《杜臆》:同谷县,唐属成州,元以同谷县省入,明则改州为县。考今志,成县有杜甫故居,注引虎穴龙澄诗为证,其居当在西枝村之西,然公诗却未云居西枝也。《旧唐书》:成州治同谷县,武德元年置成州,贞观二年,以废康州之同谷县来属。《九域志》:秦州,西南至成州二百六十五里。
有客有客字子美①,白头乱发垂过耳②。岁拾橡栗随狙公③,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鼓皮肉死④。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⑤。(此章从自叙说起。垂老之年,寒山寄迹,无食无衣,几于身不自保,所以感而发叹也。悲风天来,若助旅人之愁矣。首二领意,中四叙事,未二感慨悲歌。七首同格。)①《诗》:“有客有客,亦白其马。”洙曰:以寓居,故自称有客。
②《易林》:“乱发如蓬,忧常在中。”汉乐府《长歌行》:“发短耳何长。”
③《唐书》:甫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今在同谷亦然。《庄子》:
“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后汉?李恂传》:时岁荒,徒居新安关,下拾橡栗以自资。《广韵》:“橡,栎实也。”《庄子》:狙公赋芋,曰:“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芋,即橡子也。狙,猿属。狙公,畜狙之人也。
④《说文》:“皴,皮细起也。”《梁武帝纪》:“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⑤李陵诗:“远望悲风至。”
蔡琰《胡笳十八拍》结语曰:“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曰:“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曰:“伤今感昔分三拍咸,衔悲畜恨兮何时平。”曰:“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分益凄楚。”曰:“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冷冷兮意弥深。”曰:“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兮欲罢弹。”曰:“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子此。”七歌结语,皆本笳曲。
其二长鑱长鑱白木柄①,我生托子以为命②。黄独无苗山雪盛③,短衣数挽不掩腔④。此时与子空归来⑤,男呻女吟四壁静。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⑥。(上章自叹冻馁,此并痛及妻孥也。命托长鑱,一语惨绝。橡栗已空,又掘黄独,直是资生无计。雪满山,故无苗可寻。风吹衣,故挽以掩膝。男女呻吟,饥寒并迫也。前曰悲风,天助之哀。此曰闾里,则人为之悯矣。前后章,以有客对弟妹,叙骨肉之情也。中间独将长鑱配言,盖托此为命,不啻一家至亲。)①《说文》:“鑱,锐也,吴人云犁铁。”《玉篇》:“鑱,錾也。”
②呼鑱为子,犹《毛诗》呼箨为汝。黄庭坚曰,《嵩记》:牛山多杏,自中国丧乱,百姓资此以为命。
③又曰:黄独,状如芋子,肉白皮黄,蔓延生,叶似萝摩,梁汉人蒸食之,江东谓之上芋。陈藏器《本草》:黄独,遇霜雪,枯无苗,盖蹲鸱之类。蔡梦弼引别注云:黄独,岁饥土人掘以充粮,根惟一颗而色黄,故谓之黄独。其说是也。按:公诗有别有黄精者,如《太平寺》云:“三春湿黄精,一食生羽毛。”《丈人山》云:“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皆托为引年而发,若此歌则专为救饥而言,当主黄独为是。
④《史记》:叔孙通变其服,服短衣。宁戚《叩角歌》:“短布单衣不及骭。”曹植诗:“挽衣对我泣。”胫,足骨也。
⑤《庄子》:“呻吟裘氏地。”呻吟既息,四壁悄然,写得凄绝。《司马相如传》:“家居徒四壁立。”何逊诗:“宵长壁立静。”
⑥《周礼?天官》:听闾里以图版。《楚辞》:“余惆怅而自怜。”
其三有弟在远方①,三人各瘦何人强②?生别展转不相见③,胡尘暗天道路长④。东飞驾鹅后鶬⑤,安得送我置汝傍。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⑥。(此章叹兄弟各天也。生别展转,自东都而长安,又自秦陇而同谷。胡尘暗天,申言生别之故。弟在东方,因欲东飞而去也。始念生离,终恐死别,故有收骨之语。《杜臆》:鴐鹅雁属,以比兄弟。而恶鸟在后,安得送我在汝傍乎。何处收骨,此承辗转来。)①赵曰:公四弟,曰颖、曰观、曰丰、曰占。颖、观、丰各在他郡,惟占从公入蜀,后有《舍弟占归草堂》诗。《左传》:“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
②《后汉书》:赵孝,其弟礼,为贼所得,将食之。孝自缚诣贼曰:“礼饿赢瘦,不若孝肥炮。”贼感其意,俱舍之。梁元帝《与武陵王书》:“兄肥弟瘦,无复相见之期。”
③古乐府:“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