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那么随口一答,李世民常常会让我带着李治和晋阳在他看奏折的时候过去,而期间也会问问我的建议。可能现代人的想法和古人有一定的差别,他总是能听的兴致勃勃。
今天也照常过去。
“皇上请息怒!”还未进门,便听到里面大臣战战兢兢的声音。
里面跪着一众大臣,只有长孙无忌站在一旁。
我轻轻拍拍晋阳:“皇上生气了。”
聪慧的晋阳虽小,但却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她走到李世民身边轻轻拉着他的衣角:“父皇抱抱!”
李世民见是我们来了,方才严肃的脸色稍有缓和,微笑地抱起晋阳:“怎么才来。”
“等小哥哥下课了才来的。”晋阳乖巧答道。
见李世民不再发火,大臣们也松了一口气。我上前抱过晋阳道:“好了,皇上还要公务,我们先去一旁玩着。”
“你等等,”李世民见到我,脸略微又有些难看了,“你看看这个。”
他将一本奏折递给我。我疑惑地接过来,略略的扫了一眼,心里惊呼不好。这奏折里几乎是说李恪这一年安州不思进取、狩猎无度的讨伐文章。
我装作若无其事,将奏折还给李世民:“那臣妾退下了。”
“你觉得如何处置?”李世民压着火气问道。
众人没料到李世民会问我,纷纷诧异地抬起头,那长孙无忌更是迫不及待地上前:“皇上,此事涉及皇子,恐影响不好呀!这可不是武才人能定夺的事情。”
本来天生对长孙无忌无好感,即使他是皇后娘娘的哥哥,两人的心眼也差太多了吧。不能平白让长孙无忌毁了李恪的声誉,我开口道:“长孙大人口中所说的皇上指的可是吴王?”
“是!”长孙无忌一副看不起我小女子的模样。
我微微一笑:“敢问长孙大人,不知今年安州百姓过的可是丰衣足食的生活?”
长孙无忌不知我这问的是哪出,便对李世民拱手答道:“当然,在皇上的英明治理之下,大唐哪里不是繁荣!”
他答的没错,正中我的下怀,我又微微一笑:“那敢问大人,可有听闻安州百姓抱怨朝廷的不是?”
长孙无忌听闻这么问道,眼睛一圆:“放肆!自我大唐以来百姓安居乐业、夜不关户,如此升平乐世,怎么还会有人抱怨呢!”
“大人所言甚是!”呵呵,现在轮到我发挥了。“既然是安平盛世,百姓吃的饱穿的暖,不用担心衣食住行,是不是应该有些娱乐活动呢?这安州向来有狩猎之风,不过是与民同乐的事情,怎么到吴王这儿便成了不思进取了呢?”
被我说到重点,长孙无忌一时没有反应该如何辩答,急中生智答道:“玩是可以,只是这奏折里写着狩猎无度。”
“敢问大人,何为度,何为无度呢?”我步步紧逼。
“这……”长孙无忌稍稍犹豫。
趁着他犹豫之际,我笑道:“这安州百姓都未抱怨过朝廷,说明吴王并未过分,他的行为还是在百姓的限度里的。既然还在百姓可以容忍范围,我想应该还不至于到无度吧?大人,您说是不?”
底下跪地的大臣纷纷点头称是,赞同我的观点。本来他们都是为李恪求情的,当然也会帮我说话了。
李世民面不改色,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我却能感觉到他的赞赏。
长孙无忌哑口无言。
我心有不甘,又趁热打铁努嘴道:“也不知是哪个写了这奏折,要是担心皇子不学好,就该好好写个能引导皇子从善的好奏折来!光弹劾有什么用,皇上最希望的不都是每个皇子都很优秀。”
我的话说到要害,长孙无忌顿时跪下:“皇上,臣只是看到这个奏折为吴王担心才拿来给皇上的!并无他意,请皇上谅解!”
哼,果然是这老狐狸搞得鬼!
李世民扶起长孙无忌:“国舅也是一心为了朕的子女,朕怎么会有怪罪之理呢?”
“但是,既然被人写了这样的奏折,李恪的责罚是免不了的。先召李恪回京查看吧!”李世民对他的大臣挥挥手,“时候不早了,你们也回去休息吧!”
众人退下。虽然我并没有抬头去看长孙无忌,但是我却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敌意。
“杨井珞,你可知罪!”已经没有其他外人,李世民不经意间轻喝道。
“奴婢知罪。”我跪了下来,我知道,为李恪开脱是李世民乐见的事情,但不乐见的是,是由我来为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