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绵绵蹙着眉,她当然关心了,“认识那么久了,大家都是朋友了,关心一下也不对吗?如果换做是韩氏公司出事,我也会很关心的啊!”
“朋友?”你个傻丫头,你把他当朋友,你可知道他想要的并不是朋友俩字?
阮绵绵点头。
韩天成嗤笑一声,说道:“既然是朋友,那你想怎么帮他?”
阮绵绵根本就不懂盗刷是什么,更不知道这件事对金腾琛的打击和伤害,更不知道这件事将会对滕琛公司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韩天成在手机上翻了一会儿,然后递给了阮绵绵。
阮绵绵接过,上面是介绍盗刷的一些情况。
其中一段写道:在一个阴冷的午后,太阳在雾霾之后,只剩没有温度的灰黄。
黑客老A带着一个骷髅头的头罩,出现在火锅店的门口,他说:“刚做了几单大的,犒劳一下兄弟们。”
所谓几单大的,就是一个晚上,“盗刷了十几个账号,挣了近10万”。
老A此前,专职做银行卡盗刷,近两年消费金融的空前繁荣,“黑产很多人顺着这波浪潮,涌入新兴产业中”。
这个只有21岁的年轻人,从事消费金融盗刷一个多年头,在网络上,算资深玩家。
老A手底带了2个人,“这个小小的工作室,月入百万”。
从2014年开始,众多消费金融平台开通“透支”、“零首付分期”功能。
根据用户的信用消费记录,平台提供一定的“透支”额度,购买商品。
这些平台,正在成为黑产眼中的肥肉。
对于他们来说,用盗刷传统银行卡的手段,来盗刷网上的消费金融,就是降维攻击。
“因为很多用户名和密码,可以从网络上轻易获取”,老A称,“任何漏洞,都会被我们利用”。
在这片利益泛滥的江湖,任何小漏洞,都会被黑产深挖成金钱和欲望的洞口。
寻着老A这条线索,我们追踪其下--一个庞大的黑暗帝国,从云雾下缓缓呈现。
老A如一根绳子,将产业链上所有的人,连珠成串。这个产业链的开端,来自黑料。
那些在黑市中,被反复清洗的、有金融价值的用户信息,这就是传说中的“黑料”。
一般一个可登陆的金融账号和密码,在黑市上售价0.5元到5元不等。
按照行规,对于数据来源,“不可多问”,老A也并不关心,他只关心数据是否优秀。
黑料的来源众多,而最直接的,就是黑客入侵某些平台,从后台,将整个用户信息数据库,拖出来--行话叫“拖库”。
这些数据库,会在黑市上流通,被反复清洗、榨取价值,“直到渣渣都不剩下”。
通常,老A获得了一批账号和密码后,就开始“信息修复”。
“每个黑客的攻击手法都不同,破解的方式也千奇百怪,没有统一的作战方式”,老A将攻防之间的战争,比喻为入侵一座城堡。
尽管有护城河、城墙,但攻击者,可以从正门攻,也可以从地下挖地道,甚至逮住一个老鼠洞,都能钻进来,防不胜防。
这也是攻守力量悬殊的原因。
老A和他的团队,在实战中,也总结了一套独特战术。
现在大部分消费金融平台的账号,都会设置“支付密码”,和登录密码不同,因此,第一步,就是突破支付密码。
老A的攻破方式,是通过社工库,寻找这个账户曾经用过的其他密码。
所谓社工库,就是黑产的地下数据库,其广博的深度,恐怕不比任何“大数据公司”差。黑客们盗取的数据,都留存在社工库中,供黑客们查询。
“社工库的数据,可查询到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常用密码、家庭住址,甚至开房记录等众多维度数据”,老A通过社工库和他的黑市数据搜索,就找到了每个账号之下,可能使用的其他密码。
“人类设计密码是有缺陷的,大部分人最多只有4个常用密码,一旦超过4个,就经常记混”,老A称,正因为如此,一家账号泄露,就会殃及池鱼。
有了双密之后,几乎锁定可入侵目标,剩下的操作手段,更是花招百出。
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一条定理是:短信正在成为最关键的“Key”,成为核心的安全阀门。
这是因为,大部分平台都会通过发送短信验证码的方式,来验证是否为用户本人的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