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小妹,你别笑了。”文洋将白露拉了过来,将怀中的书信递给了她。
“这是,举荐信?”白露粗略地看了一眼手上的信,诧异地看向了文洋。
“傅公子说,如果以后我要考科举的话,这封举荐信可能会派上用场。”文洋解释道。
“傅公子?方才的那位公子姓傅么?你和他聊了以后要考科举的事情?”白露有些好奇。
“那倒没有。”文洋摇了摇头,苦笑道,“我连学堂都没进呢,现在就说要考科举,还是太早了些。”
“那他为何会给你这封举荐信呢?”白露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信,皱眉道,“不对,这信上的笔迹都干了,一定不是临时准备的。我看,这一定是郭小妹事先准备好的吧。”
听了此话,文洋的表情有些窘迫。
他沉默了半晌,这才红着脸道,“这信,的确是小妹托他带给我的。”
“小妹?”白露细细地咀嚼着文洋说出的这两个字,冲着林氏俏皮地笑了笑。
林氏听出了白露话中的意思,便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她觉得,有个像郭小妹那样的儿媳妇儿,倒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看出这母女两眼中的揶揄,文洋忙气恼地唤了一句,“小妹!”
“啊?”白露一脸无知地眨了眨眼,疑惑地看向了文洋,“大哥,你是在叫我么?可是,郭姑娘也是小妹,我也是小妹,你到底要怎么区分呢?”
“小妹!你再这样,我就不理你了啊。”文洋别过身子,不再理会白露。
“哎呀,大哥,你别生气呀。”白露见文洋像是真的生气了,忙摇着文洋的胳膊讨好道,“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嘛。”
“你呀!”看着白露那一脸天真的样子,文洋还是忍不住笑了出来。
“对了,哥,那位傅公子除了给了你一封书信,还跟你聊了别的什么没有啊?”白露好奇地问道。
她本能地觉得那位傅公子不太简单。
要知道,在齐国,傅姓可是大姓。
白露曾经听赵郎中说过,替太子传道授业的太傅似乎也是姓傅。
“也没问我什么特别的问题。”文洋摇头道,“就是问我平常看些什么书,然后又问我怎么看待百姓足、君孰不足这句话。我解释完了以后,傅公子就把这封信给我了。哦、对了,他还问我什么时候去学堂读书,我跟他说家里还有地要种,只怕要等到春耕以后了。他点了点头,倒也没再说什么。”
“我的傻哥哥啊,我猜,那位傅公子一定是在考你呢。你若是答不出来他的那个问题,或者答的不太好,只怕,他都不会将这封信交给你的。”白露笑着道。
“真的么?”文洋将信将疑。
“当然是真的了。”白露郑重地点了点头。
她有种预感,将来的某一天,这封信一定能帮他们一个大忙。
不过,也因为如此,白露对郭小妹的身份越发好奇了起来。
她越来越觉得郭半山和郭小妹并不是寻常的商人。
可至于他们到底是什么人,这一时半会的,白露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她将书信和先前郭半山送给自己的那块牌子都妥善地藏到了床头的柜子之中,这才真正地放下心来。
“小妹,这东西真的这么重要么?”文洋不解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白露摇了摇头道,“不过,既然人家说你考科举的时候能用的上,那就一定能用的上。”
“小妹,你说我真的能去考科举么?”文洋轻声道。
声音里,带着一丝明显的犹豫。
“当然能了。我大哥将来可是要当状元的。”白露自信地说道。
这些天来,文洋对知识的渴望,白露是看在眼里的。
她相信,凭借着文洋的刻苦与努力,总有一天,他会出人头地的。
“小妹,你就哄我吧。”文洋揉了揉白露的头发,神色有些复杂。
他当然也想考上状元,不过,这状元哪是想考就能考的呢?
可是,如果他不考上状元,又拿什么去迎娶郭小妹呢?
原本,他还觉得自己和郭小妹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
可今天,他亲眼见到了傅公子等人。
他们身上那股子浑然天成的贵气,是他这辈子都无法企及的。
想到方才傅公子对自己说的话,文洋的眼中便黯淡得像蒙上了一层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