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启程前的安排
虽说多停留数日,可时间国语紧迫,大队人马只在小囤子村停留了两天的时间,在临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李元香在一间收拾干净的房间中召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小囤子村本地的住户,对周围十分的了解,而李元香之所以召见他完全是张剑不负众望,终于找到了水源,虽然,开采水源需要时间以及人力,可张剑能出色的完成任务,也算是大快人心。
房间中只有四个人,两天没合眼的张剑、一直沉默不语的绪谦、诚惶诚恐的村民以及一脸安静的李元香。
李元香首先认真仔细的看了看张剑所呈上的一碗水,这是在十八里之外的一处地方找到的水源,离小囤子村有些远,但只要有水源,还是可以想到其他的办法将水源引过来。
“没想到,张将军为了百姓,两天两夜不合眼的寻找水源,真不知道要如何感谢张将军。”
“这是末将该做的。”张剑说的是肺腑之言,他看到这一个个苦难的百姓,他也想为他们做些实事。而且,巧合在同他一起来的正好有一个人是行军参将,这个人对于寻找水源这方面十分的有经验,也正因为有这个人的帮助,他才能在两天的时间内找到水源。
“张将军,朗月国能有你这样的将领,真是我国之幸。你放心,这件事情,本郡主一定会据实上报给皇上。”
“多谢郡主美意,末将觉得此事还是不要汇报给皇上得知的好。”张剑迟疑了很久才将心里的话说出来。
“这是为何?”李元香很不明白的看着张剑。
张剑同样抬起头看着李元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接触,可他也完全的明白,眼前的这个女子绝对是一个善良冷静的人,甚至,他觉得她是值得信赖的。
“水源找到虽然可喜,可是,种粮要怎么办?”张剑在李元香困惑的目光下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李元香心中了然,对于张剑的问题,她早就想过,可是,她不方便明说,一旦说出来,相信会遭到有心人的怀疑,可张剑说出来就不同了,她正好可以当作台阶,一步一步的套话。
“这个可以请朝廷播发种粮给他们啊。”
张剑看着李元香,连连的摇头;李元香不再朗月国,自然不明白朗月国的情形,朗月国为了和宁国开战,已经准备了很久,现在的军粮都已经大部分的运往军营,看似很庞大的国库其实早已级空虚了。如今的朝廷是拿不出任何的种粮让百姓去播种。
“怎么了?难道朝廷不会发种粮给他们吗?”李元香脸上的神色是困惑,可她的心里很明白;打仗不但需要金钱,同时也需要粮食,军队每天消耗不少的粮食,朗月国为了跟宁国开战,相信早已经把粮食运往军营。也正因为如此,这才可以实行她第二步计划。
“现在朝廷应该也拿不出太多的种粮给他们。”张剑尽可能想说的很婉转,可无论这话怎么说,都代表着一句话:朝廷没亮粮。
“这样啊。唉。水源找到原本指望着可以让百姓早一点种上粮,期盼着来年有个好收成,可是,没想到….”李元香故意的为难的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不说话的绪谦。
她现在根本就搞不明白绪谦这个人是怎么样的人?说他冷血,可面对着打劫的老百姓,他没有下毒手,可是,面对着吃不上饭的老百姓,他丝毫没有任何的表示,张剑带着人四处找水,可他却一动不动的守护在她的身边,对周围的事情不管不问。说他麻木,他也会偶尔的帮助提不动木柴的妇女、老人。只不过,仅限于将木柴提起交给手下人帮忙。而他是不会离开她有五步之远的;说他冷血,他也有时候会照顾一下生病的老人,甚至为他们治病,至于医术如何,想必是很不错,若不然,那些手脚疼痛的老人,没几天就能下地走路。说他热情,那他就不会一个眼神将围在他身边的小孩子吓哭。总之,这个人很复杂,浑身上下就像贴着“生人勿进”的标签。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可以去宁国借种粮。”绪谦似乎是感应到了李元香的目光,面无表情的吐出了这句话。
“去宁国借?能行吗?”张剑第一次提出了质疑;现在,朗月国和宁国的形势这么的紧张,宁国会借粮吗?就算宁国会,那要怎么把粮食分到百姓的手中,现在边关有重兵把守,连鸟也飞不进来,更何况是人。
“不知道,但是,可以试一试。”
张剑看看绪谦又看看沉默不语的李元香,摇了摇头。
“不行,就算宁国肯借,可要怎么运到这里?若皇上知道了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