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七年的春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八贝勒在联合了十四阿哥之后渐渐挽回圣心,这也更加刺激了八贝勒内心的嫉妒。
很显然皇上从未考虑过他,即使按长幼有序的规则,皇上也宁可在自己晚年培养十四阿哥都不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记得在后世的现代对于这场九子夺嫡有过详细的研究,对于清圣祖康熙为什么不选择八贝勒作为继承人的愿意众说风云。
而白玉觉得皇上之所以不给八贝勒机会的根本原因是八贝勒太不会藏拙了,试问哪一个君王愿意看到文武百官都去支持另一个皇子呢?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呀!
再瞧瞧雍亲王就知道了,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本本分分的办事阿哥,然而背地里却从很早之前就开始谋划了,太子不知被他使了多少绊子,但即使是白玉也不能否认一点,那就是雍亲王的确是办了点实事的。
例如康熙三十七年的那场意外的初次见面等等。
所以这两人都是具有野心的政治家阴谋家,只是八贝勒过早的把自己的实力展现给众人,而雍亲王只是小心的隐藏起来罢了,说不上谁好谁坏,倘若八贝勒真的那么不可饶恕的话,那么为什么在乾隆登基之后就立刻赦免了他及其子孙呢?
这很明显是为了弥补自己父皇的过失,就连乾隆都知道自己的父皇之所以在位期间打压侮辱八贝勒等人,就是为了把八贝勒的威信和名声掩盖了,否则他的皇位就不保了,而八贝勒呢,也许是不想为了皇位而互相残杀,也许是因为他手上没有兵权,所以只能落寞的死去,这样的结局虽然是注定的,但我却决不能放任不管,否则,下一个死的就是阿九和自己了。
随着准葛尔部首策妄阿拉不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皇上给于支援。
皇上当然是坚定不移的维护这片江山,立刻发诏给兵部集合全部兵力,并在众皇子中挑选一位亲征,虽说是挑选,可谁都知道皇上是最属意十四阿哥的,否则岂不是白培养他这么多年了?
于是,在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初一十四阿哥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拉不坦,并受封为“大将军王”,且以天子的规格出征,用镶黄旗,行储君礼。
白玉想每一位在看台下面仰望的皇子都会深深的羡慕亦或是嫉妒着一切,纵观整个康熙年间也就早年过世的裕亲王享受过此殊荣,而十四贝勒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皇子,在这正是一个男子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享受了最高的荣誉赢得了全部的光彩,这样的高度有些人是一辈子都不会享受的到的,怎么能不让人羡慕嫉妒恨呢?
康熙五十八年三月初五。
十四阿哥抵达西宁之后开始作战。之前为了给于十四阿哥兵力和财力上的支持,白玉和阿九一起研究过青海的地形和实力,虽然大清的军队号称三十余万但那只是虚数,事实上只有十余万,而十四阿哥统率的有新疆、甘肃、青海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并且能够决策最高指挥,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了。
而自己跟阿九能够给于的就是新型的战车和军事计谋,白玉把之前所有关于准葛尔部队参与的所有战争一一做了一个分析,把他们作战的缺点和优点一一列举出来,阿九则是在自己的图纸上再次修改之后加工制作出战场上需要的作战车,剩下的八贝勒负责和十四阿哥联系,敦郡王则负责京城的防卫,如今皇上已经让敦郡王带兵了,虽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也比没有的强。
在十四阿哥亲征之前,皇上曾向西藏等地区发消息说,见十四阿哥如同见朕这样的话,有眼睛有耳朵的人都知道十四阿哥就是皇上属意的继承人了,否则为何会说这样的话呢?
在西藏一带更是有人直呼十四阿哥为皇太子,这样的小报告不仅皇上的桌前满满一堆,就是八贝勒的手上也有,更何况是若水阁派人传来给我的消息了,白玉拿着手上的宣纸,想着皇上的用意,现在局势在晴朗不过了,在雍亲王闭门吃斋的几年里,十四阿哥的风头一日胜过一日,若不是若水阁搜集来的情报说他府里还养着谋臣智士,白玉都要信以为真了!
只是这样的人怎么可以一边吃斋念佛一边杀人如麻呢?
还是他真的认为自己可以一边爱着一个人一边在伤害着他吗?
康熙六十年五月。
十四阿哥已经移师甘肃,企图乘胜追击策妄阿拉不坦的老巢伊犁。直到十一月临近过年,皇上在大学士李光地,张廷玉等人的建议下要举办一场从未有过的“千叟宴”,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