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将不是有心的!”
刘超害怕这莫公子是在说些气话。
听到刘超的话,莫公子微微笑道:
“莫某没有生气,说的也是事实,若是刘将军不愿白白养着一个闲人一个月,那也就不必让我去!”
“呵呵,莫公子真是严重了,我怎么会不愿,真是求之不得!好,莫公子所有要求在下都答应,还希望莫公子到西墉后能尽快为西墉献策!”
莫清笙点头,不过眼前这马车她是真的不敢坐的,在谢勋的安排下,莫清笙坐上了一辆豪华且舒适的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向西墉进发。
经过一天一夜的赶路,终于来到罗阳关脚下,莫清笙便让刘超带着众人先行一步,然后按照之前安排好的来接应。
刘超走后,莫清笙一行人赶着马车上山,走得很慢,再过了大半天才来到罗阳关驻扎的军营处,被守卫的士兵拦截,莫清笙自报是刘超在永城的故友,因刘府亲眷想念刘超,但她们又不便来军营,于是便让他这位友人带着家中物资来看望。
对于刘超在家中的地位,所有将士都还是了解,再加上刘超见着这位远道而来的故友也是热情非常,于是大家也不再多言,幸好这位永城的公子哥所带的都是些男仆,只要低调一些也没什么,刘超本打算将他的好友安排在营帐之中,可将领都纷纷反对,最后敌不过众人,于是只能将其安排在军营的外缘,不过那里背着西墉,反而较为安全。
但军营乃军事重地,实在不宜外人驻扎,虽说是永城的贵公子,但毕竟不是军旅之人,于是莫清笙刚住下不到一天,便有人对刘少帅提议要赶对方走,李参将知道这莫公子的真实身份,自然是百般不愿,于是两方开始争论不休。
就这样持续了三天,突然有人送来了好几车粮食,原来这永城的贵公子家中是商人,知道好友战事吃紧,又紧缺粮食,便让家中送了粮食过来。
而且送粮食的人还说,只要他们少爷没有回永城,他们便会想办法隔几天送粮食过来,并且还留书一封。
原来是莫老爷写给刘超的信,说是莫公子固执,若是他愿意待在军中,还请刘超好好照顾,并且要劝他早日回永城,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
有了这位送粮食的大商人出现,其他将领迅速止住了赶人走的呼声,其实这莫公子也算安静,来了这几天也没做什么,他有自己的护卫,也不需要特意派人保护他,而且有他在,就有粮食供应,现在人人都知道,朝廷粮食供应很缺乏,中途很容易被贼匪截掉,每次从罗阳关送去西沙的粮食都会少一半,由此粮食变得紧缺,为了保证在西沙战斗的士兵不挨饿,他们罗阳关便只能锁紧粮食,于是好多人吃不饱,可如今有了这大商人的粮食,罗阳关瞬间温饱解决了不少。
“刘超在此谢过莫兄!”
在军营东边的白色营帐中,刘超深深鞠躬。
莫公子刚到罗阳关,便发现了罗阳关中最关键的粮食问题,其实朝廷所拨粮草十分充足,可就是在运往西沙中容易被抢,才会导致不足,刘将军也屡次向朝廷申请,可军队人员众多,库存有限,若是骤然增加,会引起朝廷大的非议,而且不能保护好粮食也算是失职,所以就变成如今这局面,每次粮草到了罗阳关,便首先要保证西沙的将士,剩下的才是罗阳关的,于是好多时候将士都吃不饱,而莫公子这举动,虽说粮食只有几车,但却刚刚解决了众人的温饱问题,就算莫公子如今没有出其他主意,这一举动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既然我们是好友,做这些也是应当的!而且,若是要打仗,吃不饱饭怎么打?从明天开始可都是硬仗!”
听到这话,刘超全身一紧,一脸诧异的看着眼前之人,显然对方是有主意了。
“莫兄不是说要等一个月之后才会有办法吗?”
刘超如今也是正在期待着这一个月之后,眼前这位大智者会有什么好主意。
听到刘超如此一说,莫公子狡猾的笑了笑:
“所谓的一个月之后不过是说给其他人听的,这里士兵众多,莫某可没有那么大的实力养着这些闲人,一个月的粮草供应已经是极限,若是在一个月内西墉的问题不能解决,那罗阳关的士兵就只能继续挨饿,而莫某也只能说爱莫能助!”
“那莫公子现下该如何做?”
刘超也不是拖拉之人,若不是没有好的主意,他也不愿等到一个月之后,既然莫公子有心献策,他自然是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