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采购上等食料。
第二,宣传活动,免费品尝、试吃。
第三,发放优惠券。
第四,增加菜品,如开胃菜、饭后甜品。
第五,增设包间,设立单独包厢,增加娱乐活动,如乐器演奏。
第六,开设饭桌表白系列活动,以及相亲必备菜单。
第七,……”
苏浅浅找了张纸,正趴在石头上认认真真地写下这策划,拿去万福酒楼合作。
一幅宏伟的创业构图即将诞生,苏浅浅眉飞色舞,按捺不住激动。
写好之后,苏浅浅交给了夏崔华翻译。
毕竟,她不懂怎么写繁体字啊。
夏崔华也不懂简体,所以苏浅浅在一旁念,夏崔华就在一旁写。
两人合作完工,就推着小车到集市上卖馒头、烤地瓜了。
昨晚是她出逃以来,睡得最舒服的一晚,因而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笑容满面的。
苏浅浅找了个合适的摊位,便清了清喉咙,大刺刺地开喊:“烤地瓜咯——香喷喷的烤地瓜——蒸馒头咯——白花花的香馒头——”
这样的叫卖,苏浅浅以前跟苏伯伯学过不少。叫得有节奏,又吸引人。
苏伯伯说,叫卖也是需要技巧的,你不能叫得难听、刺耳,让别人觉得烦。如果这叫卖像是噪音一样,那么别人就不想过来买了。
因此,叫卖得富有感情,带点节奏,就跟唱歌一样。喉咙一放,气一足,拿捏好度,便开始叫了。
可苏浅浅觉得,这叫卖就一个技巧,那就不怕羞,不怕糗。大大方方地叫出来就好,丢人什么的,别放在心上。
苏浅浅得苏伯伯的真传,叫卖叫得好,于是还真吸引了不少人过来,冲她道:“小姑娘,给我拿两个馒头。”
“好哩,您请稍等~”苏浅浅热情地笑着,冲夏崔华使了个眼神,手脚麻利地包了两个馒头给来的人。
夏崔华心领神会,配合着苏浅浅,朝那人道:“两文钱。”
一个卖馒头,一个收钱。
苏浅浅算数不好,又不懂这古代的钱该怎么算。这种事交给夏崔华,比让她自己来靠谱得多。
而夏崔华笨手笨脚的,拿馒头也不利索。
虽然客人还不是很多,但一天下来,他们已经能卖掉两个蒸笼的馒头了。
不过那烤地瓜,倒还真是无人问津。
回去的路上,有个小孩儿在那站着,眼睛滴溜溜地盯着他们的小推车看。
苏浅浅便拿了个烤地瓜出来,摸了摸他的脑袋,说:“乖,叫姐姐,这个就给你吃。”
“姐姐……”小孩咬着手指,羞怯怯地叫了一声。
苏浅浅心中一喜,便大大方方地又拿了两个给他。
“乖啦,拿回去吃吧,记得分给哥哥姐姐们。”
小孩眼睛一亮,抱着那几个地瓜,转身便跑了。
夏崔华走上前,问:“你怎么知道他有哥哥姐姐?”
苏浅浅道:“现在的人家,家里一般都会生很多个孩子,而他身上穿的衣服,一看就知道是缝缝补补很多回的。指不准就是哥哥姐姐穿不了的衣服,又拿给弟弟妹妹穿了。”
一件衣服,没有从父亲的改成母亲的,又从母亲的改成哥哥的,再把它改成弟弟的。
好个人穿过,这衣服自然就旧了。可,却是省了不少钱呢。
苏浅浅将手一搭,亲昵地搂着夏崔华的肩,豪气地说:“走,带好消息回去给阿平。今天做的一点馒头差不多卖完了,剩下的烤地瓜我们自己留着吃。”
……
夕阳拉长了两个人的影子,在深秋里染了温度,一步步走着,影子忽长忽短,却始终都是紧挨着的。
苏浅浅时不时说些笑话,一手将他给推开,夏崔华委屈巴巴一会儿,又慢慢地靠近了。
他觉得,这样靠近她,就已经很满足。
——————————————由于第一天的时候,卖得很不错,苏浅浅第二天就多增加了一些量,又和夏崔华到集市上去卖。
阿平在家替他们拾柴火,等万福酒楼的消息。
“你们一路小心啊——”阿平在他们身后叮嘱道。
从村子到集市,要走上一条长路。
苏浅浅挥挥手,表示知道了。
其实,她每次都很想跟阿平聊聊福气的事儿,但是,又总开不了口。
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