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二姐家,把家公的情况告诉了二姐,没想到二开口闭口说那是家公自找。
二姐讲了很多我没听说过关于家公的事。说是家公人好吃懒做又好赌,没月老公给他的几百块钱,吃没吃穿没穿,大部分钱都赌掉了。到现在为止,还不知他在外面欠多少债。她又说上一次家公住院真是不像人,明明好了还赖在医院不出院。反正是有了那一次,都不敢送他进医院,说是要是不死的话,现在大家手上也没钱,还不知拖多久。要死了,不光要医药费,到时还有丧葬费。
听二姐那口气跟大哥也一样,老公早就说过他家的事不管我的事,我不作声。最后老公看大哥,二姐都是那态度,权衡了一下只好作罢。
这时小弟来了,对家公吃药的事很是不屑,说那是活该。说他从小长大,家公就没管过他,自私自利只顾自己。
我问小弟家婆知不知道家公可能快不行了,有没有要回家看看。
小弟说家婆知道,巴不得家公死掉,回家看应该是不会。
我无话可说,我能怪老公一家人太冷漠吗?好像不能。父慈子孝,父不慈子也不孝。对于家公是该值得同情可怜还是可憎可恨,我不知道。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因果关系。
通过老公一家,让我更是看清一个实事,就是不能以貌取人。他们一家人看上去都是那种老实懦弱的人,可做出来的事,都是些不通情达理,不可理喻的事。
老公当初对我说的是多么激情高昂,他痛恨家公和大哥的为人处世。而现在他跟家公又有什么区别,还不是嗜赌如命,到处欠债,连老婆孩子吃喝都不顾。一家人都说对方不好,其实都差不多,都是贼喊捉贼。
我想到一句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我和老公回家后,一天就要接到大哥的几个电话,无非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家公。五天过去了,大哥已很不耐烦,说家公死又不死,老这样也不是办法,说他要做事。老公答应每天给他钱,他才安静点儿。
第七天早上,老公接到了一个电话,他先是一惊,再接着又像是如释重负,深深舒了一口气。那样子很是古怪,又像是悲又像是喜,看得我莫名其妙,以为他中邪了,问道:“你没事吧!”
老公在客厅来回走了几趟,不知是哭还是笑道:“我爸死了!”
我见老公那样子,当时就有些傻眼,怎么会是这反应,忍不住问道:“你爸死了你不伤心?”
老公又走了个来回,道:“讲不出,很复杂。说一点儿不伤心那不可能,但也有一种轻松感。”
我看着他,不明白。他又道:“我爸那种人,真是一无是处,好吃懒做,抽烟喝酒又好赌。我们家兄弟姐妹几个,除了我大哥他管过,其他的他真是没管。小时候我妈藏点粮食要卖了给我做学费,都被他偷偷煮的吃掉。他死了对他自己还是对我们家人都是种解脱,他要是再不死也没人理他,还有他在外面欠的债只会越来越多。我已帮他还过几千块钱的债了,这次他死了,肯定还有很多欠债。”
我深深吐了一口气,那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回家了,不出老公所料,家公还欠了很多人的债,这一点,那一点,总共两千来块。所有的债都用纸写好,贴到大哥家的墙壁上。
对于家公的死,一家人都没显得悲伤,大哥他们脸上不时能露出笑容。家婆没回家看家公最后一眼。听家人说,家公在临死前还在说家婆如何的不顾家,不管他。而家婆对家公也是恨之入骨,一对吵了打了一辈子架的夫妻,即便是到了阴阳两隔的时候,还在相互怨恨。
这让我想到《射雕英雄传》里的公孙止和裘千尺,这一对怨家,生前相互折磨,死后却还要同穴。这可能就是夫妻的缘份,想逃也逃不掉。
在芒芒人海中,两个不相识的人,能走到一起成为夫妻,不管是相濡以沫还是苦大仇深,或是平淡无味,那都是一种缘份。
至于丧葬费,我们家出的最多,大哥也拿两千块钱,二姐和小弟意思了一下。或许是家公生前的所作所为,得到儿女的不孝那是他罪有应得。不过死后下葬还是花掉了一万块钱,因为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人死了后是能荫庇后代子孙的。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就像外婆当年生前没人理,死后花了两万块钱办丧礼一样。
人活着的时候没管,人一但死了就和子孙后代的福止扯上关系了,该念的佛要念,该诵的经要诵,该烧的纸钱不能少。这时家里的孩子都成了孝子贤孙了,披麻戴孝,该哭的时候要哭,该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