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原来商定的计划,赵威龙带着几个师弟,很快在那座高山的附近找到了游击队;半个时辰后,叶雪岭带着武工队员们来到了他们的家——位于一处高山上、阴面避风处一个很隐蔽的山洞、外观看有些像鹰角岩的地方;这地方居高临下,并且进可攻,退可守。
武工队一来就给鬼子来了个下马威。他们在山上解救游击队时,零零碎碎打死了近二十个鬼子,随后又匪夷所思的报销了整整一车近三十个鬼子,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少尉;这大大鼓舞了鸽子洞游击队的士气,同时也大大打击了叶柏寿鬼子的嚣张气焰;游击队员们这才知道,大名鼎鼎的关外武工队真是名不虚传;鬼子也同样以血的教训知道了这一点;武工队所作所为真是亲者快,仇者痛。
现在鸽子洞游击队的装备也不是原来的破铜烂铁了,他们现在也是有相当的实力的了;自武工队来后,短短几天,队伍已发展到三十多人,而且全部配备枪支,队伍中再也不见了旧时代武器即大刀和长茅的影子。
手里有了好家伙,游击队自然首先惦记和鬼子好好干一仗,可鬼子好像专门和他们做对似的,就是不让他们如意;自武工队来后,他们不约而同龟缩在各个炮楼里,再也不轻易出来祸害人了。
原来,眼看自己手下整整一车的鬼子兵,不明不白的一齐去见了阎王,叶柏寿鬼子最高长官小黑宗良大尉,先还不以为意,反正死的也没他家亲戚,鬼子兵多的是,谁愿意死谁就死去吧!鬼子兵的自私无情暴露无遗。
可很快他反应过来了,武工队也太“杀鬼如麻”了,这要是手下的兵打没了,武工队自然而然也就要打到他的老窝里来了,到时手下的兵没了,谁来保护他?因此上他也开始“爱兵如子”了;于是他下令,鬼子兵近期谁也不许轻易外出。
至于武工队,难道就任他们在大日本皇军的地盘内耀武扬威?非也,既然尾野狐信中佐来信说由他负责,他也便不再去找这个麻烦,不捅这个马蜂窝了,干脆将这个难题留给特高科们去解决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游击队也正好抓住这大好时机,一边练兵练枪,苦练各种杀敌本领;一边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以期能早日建立革命根据地。
因为鬼子不扫荡了,游击队也终于停止了在山上打游击,那种天当房、地当床的艰苦生活,下山在一个叫榆树沟的偏僻小山村里安了家;这是一个位于深山里的小山村,这地方由于偏僻,没有被鬼子给“集家并户”,也算侥幸。
这个村子只有几十户人家;山村前面也就是南面的方向,是个陡峭的小山坡,需攀延绳梯才能上来,游击队在这里安上了岗哨,现在这里日夜都有岗哨;村子东西两面都是高高的悬崖,是绝好的天然屏障;北边直通深山,要想从这个方向进来,可能得绕到内蒙古才能进来;如此说来,这地方真是进可以与鬼子作战,退可以进行稳固的防守,实在不行了,又可以从容向深山里进行战略转移的绝好的地方。
赵威龙没想到,他们来以后,这么快就没鬼子可打了,感觉很是郁闷;本来他做好了长期的、艰苦的和鬼子进行斗争的准备,没想到鬼子并不配合,更没想到鬼子这么买他们的帐,都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龟缩在各自的岗位上。
这天早上,游击队队长叶雪岭正和赵威龙研究下一步行动方案;鬼子都龟缩在各个炮楼里,这让成天下山打一枪就跑,成天被鬼子追得满山跑的游击队员们觉得有些不适应;过惯了奔波的生活,冷不防这一消停下来,还真有些不习惯;
他们觉得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总觉得得找些事干,也就是得想方设法去打鬼子。可鬼子都老实的在炮楼里呆着,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到处横行霸道、作恶多端,游击队也就一时失去了目标。当然,游击队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去攻击炮楼,那无疑于引火烧身;现在他们在想怎样引蛇出洞,以杀他们个猝不及防。
赵威龙打算带几个师弟去叶柏寿县城一趟,一则去那里探听一下鬼子的虚实,看鬼子突然没动静了,葫芦里安的什么药?二则顺便给游击队弄些枪,特别是机枪;有了机枪,游击队就有了可以和鬼子抗衡的本线。
赵威龙将想法向叶队长一说,昨晚上几乎和赵威龙谈了一夜的叶队长,一开始当然满心欢喜;这一阵子,经过游击队的宣传抗日,榆树沟的百姓们的情绪空前高涨,年轻汉子们纷纷踊跃报名要参加游击队,短短几天,现在队伍已增加到五十人了,而如此一来,捉襟见肘,他们便又开始缺少武器了。
只是,对于武工队想孤身去敌人的魔窟犯险,叶队长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