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即有人把刘备的文书呈给扶余王。扶余王看后,神色没有管宁想象中的愤怒或慌张。不过想想也是,一个能当上大王的人又岂是等闲之辈,怕是听说管宁要来的时候就能大概猜到管宁的来意了。
“上使,不知上面所写条约是否是你们陛下的意思?”
管宁的老脸红了红,不过随即一闪而逝,谁也没有看清。“是我们陛下的意思,不知大王以为如何?”开玩笑这怎么可能是陛下的意思,要是的话就是朝中那些个老家伙都不可能同意。
“兹事体大,请上使容我们商议一日。”
“当然可以,希望我们能合作愉快。来,大王,我们先喝酒。”管宁红着脸说道。不过大家都以为是因为酒喝多的原因,再者大家看到扶余王面色严肃,也都没怎么注意管宁的表情。
。。。。。。
是夜,扶余王召集几个心腹,前往他的宫中议事。扶余王将管宁的文书给几个心腹看过之后,其中一个武将打扮的人怒声说道:“大汉欺人太甚,竟还想在我们这里驻军,还要迁我们的百姓去他们那里,大王,干脆反了大汉算了!”
“反了大汉,你确定你能打得过大汉?大汉即便是经历过内斗,也能轻而易举的灭掉高句丽,要知道,高句丽的国力尚在我扶余之上。”另一个文士打扮的人说道。
“可是,我们不能如此轻易的就顺从了他们吧。”那武将打扮的人还是有些不甘心。
另一人向扶余王说道::“大王,我倒是觉得此举对我们还是有些益处的。”
扶余王问道:“哦?什么益处?”
“大王,文书上写着准许我们的人迁往大汉之地。大王且想,我扶余很少出学识渊博之人,而大汉却比比皆是。若是我们的百姓在大汉治下出上百人,哦,不,五十学识渊博之人,那我扶余的国力岂不是要傲视整个东夷了!”
看向扶余王接连点头,那人心中一喜,又接着说道:“再者,上面还说要在我扶余境内驻军,划分什么。。。呃,特区,他们要我们北部之地,且由他们就是,北部之地更加苦寒,而且与辽东联系十分不便,彼若有异动,我们也好对付。还有,不能叫他们一直出条件,我们也可以加条件。我们都答应他们了,想来自诩仁义的他们也不会不答应咱们的条件。”
“加什么条件?”扶余王问道。
“我们可以加上我们可以臣服于辽东,但若是在冬日来临之际,彼必须援助我们粮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在担心冬天少粮了。”
扶余王听了那人的分析点头说道:“好主意,就这么办,来日见到大汉使节本王亲自与他说,你们先回去吧。”
“是,大王。”
。。。。。。
次日,扶余王会见管宁。
“上使,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同意你们的条约,不过我们想加上一个条约,你看。。。”
“什么条约?”管宁问道。
“是这样的,我们一到冬天就少粮,我们想的是能否到冬天由你们援助我们粮食,这样的话则我扶余国上下都感谢天朝之恩。”
管宁在心中暗道:润之猜的果然不错。“大王的条件我想我们刘太守应该答应,不若我们先签订条约,待我回去说明情况之后,立即派人给大王答复。”
“这。。。”见扶余王有些犹豫,管宁正色说道:“难道大王不相信我吗?如此,宁当以项上人头担保,必说服太守大人答应大王的条件!”
扶余王见管宁有些发怒,忙道:“不敢,上使的人品,小王是放心的。这样吧,小王就先与上使签订条约,随后就在这里等着上使的好消息了。”扶余王是知道他们这些士子是最重诺言的。
管宁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必不叫大王失望就是。”
“但不知如果可以的话刘太守肯分我们多少粮食呢?”扶余王接着问道。
管宁想了想说道:“你扶余户约八万,人口近二十万,也算是一小国了,你们还是第一个与我们签订条约的国家。嗯,这样吧,宁回去与太守商议,每年冬日分与尔等总量十分之一的粮食,如何?”
扶余王听了大喜:“如此,还要麻烦上使在刘太守面前多多美言了。”
“好说,既已商定,待签过条约之后,宁就要告辞了。”
“那好,咱们尽快签订条约。”扶余王有些迫不及待的说道。
就这样,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扶余条约》诞生了。管宁没有想到扶余王这么轻易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