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弯了,这也是官场弄人,多少人由少年磨成了两鬓白发,放弃可惜,想着万一有了机会呢?不放弃,万一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呢?所以,你永远是在两难选择中纠结,纠纠结结中,大好的年华就过去了。运气顺了,年轻时正好提拨年轻有为的,年纪大了正好要提拨有资历;运气不对时,你年轻时,资历尚浅,轮不上你,等你觉得资历够了,年龄已经失去优势,有人顺风顺水,赶对节点,有人一辈子总与机遇插肩而过,有人说提拨要趁早,可也有人二十四五就提拨成副科了,到退休依然是一名副科,有人年近四十才提以提拨副科,三年就上了正科,再过几年就能上了副处,退休时说不定正处也早上了。所以,官场有一句话,起得早不一定身体好,就是天时地利有了,最关键的,还是要人和。
丁保明就是,前半辈子坎坷曲折,但在快没有了想法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一起来了,所以,丁保明怎能不着急?怎能不赶快抓住这似乎就是上天给他创造下的机会,最终,众望所归,坐上梦寐以求的副处级的位置?
与丁保明相比,秦如义算是出道比较晚,但路子比较顺的,如果不是赶上县级换届,下一步清晰可见,他按部就班,稳扎稳打,他不出意外的话上个乡党委书记,最起码是顺水的书记,顺水就是最远的地方了,在宜城是很鸡肋的一个地方,偏远,经济不发达,人口少,单是这几个缺点,就不具备有人争抢着来这里任职的条件,所以应该也没有意外,秦如义任顺水的乡党委书记是保底志愿。
而丁保明却不同,年龄是全县乡镇党委书记中最大的,在乡镇工作的时间也很长了,下一步肯定得回县里工作,但可能性也比较多,正常是到县里当局级单位一把手,当局长就有好局差局之分,教育、城建、环保、交通等大局是局级单位,残联、对台办也是局级单位,单位好坏、权力大小差之千里。
现在的丁保明自然意不在此,纵使将教育、城建等超级大局交给他,他也不满足于这样的结局,也马上要换届了,有一批县领导要到龄休息,不单人大、政协副职有休息的,政府副县长也有两名虽不到龄,但要到人大、政协软着陆的,所以丁保明的安排弹性会很大,所以如何安排就至关重要。
县里换届就是一块诱惑办极强的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肥肉,自然注意力早放到这里了,谁都想咬到嘴里。
丁保明如此,秦如义如此,谁又能料到还要杀出怎样身怀绝技的黑马?
所以,丁保明这一次如此迫切地想争第一自然秦如义明白此中的意义,也使秦如义大致猜出了牛书记与丁保明谈话的内容,应该是有了一些显性的东西了,大概牛书记也从最初的烦燥到应该静静地坐下来思考这些东西了。
秦如义想,自己也应该抽时间多回雷家公馆去隹一隹了,他们在那里也安排了房间,毕竟雷红梅也是雷家的人。虽然他肯定不会在那里见到牛书记,这是原则,这是领导的大忌,但那里毕竟是多次干部调整的酝酿地,因为一到酝酿干部,领导就象惊弓之鸟,干部研究系统庞大,牵涉方方面面的问题,敏感而复杂,自然不能在县委的办公室里研究,所以先是在地税局,后来又到了邮政局,都是条管单位的深墙大院,尽管戒备森严,但仍然阻止不了从多方得知信息的人们,常常有人就找了进来,这人自然是领导们也阻止不了的不敢得罪的人,都是不敢找到这里的干部们找来的靠山,这些人一找来,麻烦自然就越多,所以,最终,牛定川和副书记、组织部长等核心人物就到这安安静静,外人攻都攻不进来的地方,把手机一关,与外界完全隔绝,解决这全县第一难的问题。所以,秦如义回到雷公馆,虽然不能深入,但总是在前沿,在第一线,多多少少总是会有收获的。
他虽然知道雷邦宪在牛定川心目中的地位,但领导没有给他说透,却给丁保明说透了,那就说明丁保明优于他,是排在他前面的,就是说如果二选一,就是丁而不是他。
他觉得丁保明极有可能要进县四大班子。丁保明下一步的调整一定超出常规,为了配合调整,顺水的工作必须要脱颖而出,这次年终考核成绩要特别优异,才能对得起这超常规的人事调整。
这本是无可厚非的,这样的选择是有理有据的,如果是他秦如义排在前面,倒不是那么合情合理了,但秦如义表面沉稳,但内心却野心极大,人到中年杀回仁途,自然是怀着一番雄心壮志,加上财大气粗,纵使丁保明初露峥嵘,他也没有丧失信心,纵使丁保明有陈宝山在那里做坚强后盾,他秦如义也不是没有后台,而且,可能丁保明仅仅就是陈宝山这个靠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