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是什么样的逻辑,难道循规蹈矩、老实本份就理应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吗?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力?这一中可是公立学校,国家拨款,工作人员和老师全部财政供养,是宜城县人民的学校,她心中腾起一股火,她从来不苛求享受特权,她也没有想过要进最好的班,但只要不是最差的就行,她想的就是能稍微公平点,尤其是对于孩子,向红坐在那里,表面上还和王妈妈敷衍着,内心里却已是翻江倒海,按捺不住的愤怒与不平,她只赶紧结束,开完会后立马去找王建强,她要个说法。
赵平川开始开会了,因为肖地鹏的原因,向红倒是见过他的哥哥,但赵平川她没有见过,虽然赵平川的讲话看起来还中规中矩,也还说得过去,但向红总觉得他身上掩饰不住有一种江湖气,一种匪气,在向红的印象中,这样的人很难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这样的角色挂上钩,尤其让向红担心的是,混迹商场多年,一门心思挣钱,他的心真的在这三尺讲台和班内50多名学生身上吗?
班主任讲完后,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政治老师等一一亮相,但都是还没有在讲台上站稳,草草几句就匆匆收场了。
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了他们的敷衍与走过场。
王梓涵的妈妈说,人家都是带了几个班的,重点都在其它班里,这里应付一下就行了。
王妈妈是县城附近一个村的小学教师,她一看就能看出门道。
103班的家长会很快就开完了,看得出来,所有的科任老师没有人愿意在这个班多下功夫,多逗留,甚至多说一句话,科任老师的冷淡让赵平川多少有些尴尬,这个时候,面子都是由班主任撑着呢。
家长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与耐心,毕竟家长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都在那里放着呢,家长当中,好多人都带着从一线体力劳动中才脱身的那种痕迹,有的工装还没有脱,有的身上还有油烟混合的味道,甚至还有一个穿着桔黄色的环卫字样的衣服。向红不是看不起一线工作人员,小肖多年的上学经历让她知道,作为家长来说,在宜城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来说,干部与教师的素质在县城说起来已经是高层次人员,这样的人对于子女的教育投入重视,子女的素质本身也相对高,这也是粗城人每年升学目标都是全县唯一的两个干部教师子女班的原因,事实证明,这样的班平均成绩是要优于其它班的。向红放眼望去,还真没有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看着象公职人员的家长。
向红的心早凉了,也不愿和班主任做过多的沟通,她急于要找王建强,对于这个班,她一分钟也不想多呆,如果可能的话,她只想带着她的小肖逃离这个班。
向红虽然与赵桐是同学,但向红是个不喜欢交际的人,她与王建强没有过多的接触,她来到王建强的办公室时,办公室里有五六个人,象是正在有公事的样子。
王建强与向红打了招呼,说有事吗?她说有事,王建强让她先到隔壁等她一会儿。
看到那一班人走了,向红进来后,王建强有些疲倦地说,“县纪检委纠风办的,年年要来检查,一年这样的检查就不知道要接待多少,你可是稀客呀。”
向红说,“我是刚刚开完家长会过来的。”
王建强说,“你家的也上初中了?真快呀,我还记得还是那个小娃娃的样子。”
向红说,“跟你家王一轩同岁呀。”
向红突然想问王一轩在那个班,不用问王一轩的班自然错不了,得到答案后,她正好要问一下,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但还是忍住了,她告诉自己,不要激动,自己不是吵架来了,而且,毕竟中间还隔了一个赵桐。
向红说,“我家的在103班。”
王建强有些一愣,不说103还好,一说103,他就觉得有些紧张了,怎么偏偏她家的就去了那样一个班!
这103班是自己手里产生的一个怪胎,他自己也是一提103班就头疼,他心想赵桐怎么事先也没有跟他说过,分班时,赵桐也是给过他一个名单的,他后来交到了张作海手里,难道这里面没有向红家的,如果有的话,应该都在六班的四班,怎么会到了103?
王建强知道向红是找他算帐来了,他故意不经意地嗯了一声,等向红再说。
向红说,“刚才开家长会,这也是我自从小肖升学以来和家长们的第一次接触,我听说了一些这个班的情况,是我之前不知道的,我不知道你知道不?”
向红顿了顿,是在等王建强接茬,王建强自然不上当,他用眼神示意向红,你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