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恰恰才是一个女人最让人动人和难以释怀的地方。
也是秦如义多年以来一直耿耿于怀的地方。
人一直都是贪婪的,想把更多更好的东西都能拥之入怀,尤其是自己缺少的,越没有,就越在意,心中念念不忘。到了条件成熟之时,有了能将之变为现实的时机,就会劝告自己,这是你应该得的,这不是你一直心向往之的吗,或者说这是她欠你的,为什么自己追求的她却没有?所以,他就在想在别人身上补回来。
但是,正是由于雷红梅给予了他足够的尊重和面子,他从婚姻的一开始就在内心里给自己立下了这样一条君子条约,他日如发迹,也要给予雷红梅足够的尊重和面子。
但说到底,面子和尊重实际上都是虚伪地做给别人看的,不是发自内心的。
有时候秦如义就想,自己的婚姻幸福吗?他觉得谈不上,幸福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掩饰也掩饰不住的东西,这种时时提醒自己,尊重与面子充斥其中的婚姻能叫幸福?
但是,婚姻如一件衣服,虽说破旧了,实在不想穿了,穿不下去了,或者也有合适的了,但总不能着急着在人来人往的大庭广众之下就换吧,你要寻找合适的时机和地方,如果连这都找不到,或者能找到,但懒得找了,就只能那么凑合着穿,好歹它还遮风避雨,想想也不是一无是处呢。
所以,李木事件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他们的婚姻迅速地拉到了危险的边缘。
但这仅仅是心理上的危险,事实上,他们都懒得换,没时间换,没有面子换。尤其是秦如义。
稳定的轰婚姻对于一个从政来说是必备的稳定剂,也是一切流言诽语的天然屏障,是对从政者人品最基本的保障,秦如义自然不会丢掉这块遮羞布。
所以,他对雷红梅给予了足够的耐心与忍受力。
就是说,他任何时候都不会跟雷红梅翻脸,不管雷红梅做出什么,眼下这阵势,雷红梅一定是暗中观察了很久,在这个恰当的时机出现了,存心制造了这么一个三朝对面的机会,让他无可辩驳。
他甚至觉得,雷红梅应该有一种痛苦的兴奋感,她历来就疑神疑鬼,这鬼来了,她也就如愿了,事实果然如此,自己的疑心没有错,雷红梅任何时候都那么好胜,在这种事情上,她也觉得事实应该符合自己的想象,自己一定没有错,她接受不了事情与自己的想象有出入。
所以,她死死地认定,秦如义应该是不知道她今天回来,她不在家的日子,秦如义该是多么的放纵自由,现在这样鬼鬼祟祟,探手探脚,不是趁着自己不在与人YOUW会是什么?
那女人还站在了门口,虽然她没有站到了楼道的外面,但看到了她的眼睛脉脉含情依依不舍地看着秦如义,她看清她的脸,却清晰地感受到她的眼神,她的眼神是陶醉得快融化了,充满了爱意与不舍。
雷红梅让自己往那女人的方向走,她只想看清楚这是个什么样女人。
她看了好久,这个人的影子在她的脑海里不停地出现,又抹去,好久她才认出了这是李阳。
穿着丝质抹胸,身材窈窕曲折,皮肤白净,气质高雅,似脱胎换骨了一般的李阳。
雷红梅自然知道李阳的,多年没见倒是真的,她知道李阳是秦如义的贵人,所以,李阳之于秦如义是最不构成威胁的,那是秦如义求着着、巴结着的人,如她在医院看到赵桐围着秦如义送去的苏绣丝巾时,秦如义对她说的,那是另一个层次的人,不可逾越的,也就是说纵使秦如义有这样的人心,在这样的人面前,他也不敢动一下歪心。
但是,秦如义明明从她房间里出来,她还穿着那样的衣服?
雷红梅想,李阳首先是一个女人,一个风韵正好、漂亮优雅的女人,还是一个姑娘时名声就不怎么好的女人,而且到现在还单身的女人;秦如义首先是一个男人,而且是不那么地道的男人,有确切前科的男人。
但她有一种定力,就如她那次在医院遇到秦如义看向红,一个乡长单独看一个生病的女下属,怎么也不能算单位行为?她说服自己放下哀怨,出去买下东西,亲亲热热地和秦如义一起看了向红,这是雷红梅与一般优秀男人身边多疑的怨妇老婆不一样的地方。
何况,这是李阳,是秦如义仕途中起一定作用的女人。
一涉及到影响丈夫的前途的事,其它一切似乎都可以让路。
所以,雷红梅放下的心中的芥蒂,亲切而自然地喊了李阳一声。
两个女人将近二十年没有见面,又是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