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宦海飘零 > 110 巧 遇向红

110 巧 遇向红

王家相府又名黄城相府,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份,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尤其是七层百尺河山楼及附属建筑107间藏兵洞,是明代建筑中的珍品,也显示出古老古堡风格。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整个黄城相府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如此宏伟的一座建筑群,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黄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黄城相府对外开放后,游人如织,为该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王家村因之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所有人家全都住的是统一建造的别墅式住宅,家家都配有小汽车,村民都在村办企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孩子上学从幼儿到大学甚至到研究生毕业,学费全由村里负担,60岁以上老人全有养老金,村民病了住院费用由村里支付。人们衣食无忧,生活幸福安康,是全国闻名的富裕村,也就是说,几百年过去了,王千敬依然名垂千古、福荫子孙,让后代受益无穷。

《清史稿》中载康熙皇帝“深惜之”,亲笔为他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不过,康熙皇帝对王千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这也算得上对王千敬的最高评价了。俗话说,人无完人,但他已经接近于完人了。

相传这座城堡的由来是这样的,当年王千敬做了大官,王母听说京城繁花似锦,便想游玩一番,但老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王千敬愁了好几天,想了个办法,按照北京的式样修了个皇城,老人家很满意。

王千敬修皇城很快就传播开来,谣言四起,有人向康熙奏本:“王千敬要造反了,修建了三宫六院,极为排场。”康熙虽然不大相信,但还是私下里暗访,穿了身老百姓的衣裳,骑了头小毛驴到了王家庄村,绕着工地转了3圈,里外看了个通透,因为庄前是河,地势低,看得不明白,加上康熙一贯办事认真,所以转了足足3圈,有工人觉得疑惑,报告了王千敬,王千敬出来一看慌忙跪拜解释了前因后果,最后说:我这个黄城是红黄的黄,不是皇帝的皇,老人家不认字就把她骗过了。”康熙哈哈大笑,参观了整个相府后龙颜大悦,题词:“午亭山村”,立于御书楼上,保存至今。

一件本来是要杀头之罪的事情,到了王千敬这里却竟然让龙颜大悦,还欣然提书,?以至于成为一件名扬后世的臣敬君,君爱臣的美谈,可见皇帝对于他的仁爱之心。

而王千敬也不枉圣爱,他一生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稳。做人稳稳当当,做官稳稳当当,处事有原则却精明灵活,为人有底线却不迂腐。老爷子是和平时期为官、为人的典范。清官多酷,王千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王千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王千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王千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如此看来,王千敬之所以生荣死贵,除了他卓越的政绩外,能将做人做官做到极致,无人可比。还有一点,就是他是皇帝的挚友。如若不是此,贵为皇帝,凭人的一句话就可以制他死罪,何劳皇帝亲跑一趟,莫说是一探真假,不如说是借此机会会一会挚友,情到深处,也是一日不见如隔离三秋,难怪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之后,说:“朕特书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一代大臣,受此殊荣,真是无人可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终于发现了陈廷敬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风云突变的官场上的不倒翁,才是康熙帝的真正交心置腹的挚友。

王千敬是阳城人,与兰山县相距不过几百公里,王张二人同在朝中为官多年,彼此也相交甚厚。二人同朝为官、地位同样显赫,身后却相差甚远。

王千敬由于是康熙的老师,一生中辅佐他成就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