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宦海飘零 > 136 考察

136 考察

向红说,“谢谢你俩口子了,我最近是找了几次王建强,也给他添了不少麻烦,我和肖志鹏这两天也想了想,不想让孩子再折腾了,因为离中考也没有多长时间了,你说几个月的来回转,我真怕孩子有个不适应,再有什么新的事情发生,你说别的孩子都专心准备中考了,他还在为了有个能正常学习的地方转过来转过去,我想让孩子到私立学校上去。”

双语国际学校是向红心中的一点痛,一点希望,一条后路。

那时她住院期间,秦如义的夫人说起双语国际学校时,说起这个学校的种种好,一双儿女在个学校上学的那种优越感,这个高大上的学校是她所向往,但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秦家能上的,她向红家听听就好,羡慕羡慕就够了,她一没有那样的实力,二没有那个必要。

秦如义是因为家中遭遇不测,孩子跟着他们提心吊胆,出于孩子的安全考虑才出此下策的,因此,心中除了羡慕,还有一丝对秦夫人的怜悯。

那时的秦夫人虽然在她面前没有表露出来,毕竟心中还是念念不忘秦如义的桃色事件给她带来的伤害,给家庭和孩子带来的麻烦,这是秦如义为了跟她上床时而说出来的。

那时的秦如义正在千方百计讨取向红的欢心,向红面对秦夫人,心理上的优势还是存在的。所以,尽管双语学校给向红一点如天上的月亮一样可望而不可即的失落感,但精神上的优越还是在的。

而如今,她如那块秦如义用来给她擦地的抹布一样,是一个弃之不用的道具了,虽然秦如义曾说出了种种夫人不够好的地方,但正宫依然是正宫,自己却早已是昨日黄花了;而小肖的学也是非转不可了,双语国际又一次摆在了她的面前,似乎成了唯一正确的选择了;也因了和秦如义那种一辈子都无法和外人倾诉的关系,她和秦夫人,和双语国际学校杠上了劲,为什么他秦如义的孩子就能上,而我向红的孩子就不能上?这不用靠关系,我无非是手里紧一点,也许你拿出两万元的学费轻而易举,我拿出两万元是釜底抽薪,但交到这里都叫学费,何况初中只剩一年半的时间,总共三万元硬拿还是能拿出来的。

还有赵桐,说起来是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姐妹,赵桐的的丈夫又当上了一中的校长,小肖却到了最差的班,可是一点忙也没有帮过,偏偏两个孩子就在一届,一中的又是王建强的校长,而且随着两个孩子成绩的拉大,向红能明显感觉到赵桐那种掩饰不住的酸意醋味。

除了秦夫人所说的好,她想起同学的姐姐儿子小升初,划片划到离家五百米的一所中学,但这所四轨制的学校初中却只能招够一个班,虽然地处繁华,学校设施一流,但家长们依旧千方百计将孩子往中大附中、省实验中学、市一中等省城一流的三所学校送,这三所学校班容量超标后,应社会要求和利益驱使,学校避开政策禁区,扩容增收,以民办公助的形式扩招,可以收高额的赞助费,还得找人托关系,因为手拿钞票想进去的人都在排队。

同学由于找得关系不力,准备好的钱花不出去,一番权衡考察后,将钱交进了双语国际学校,托关系的钱和赞助费刚好够孩子三年的学费和生活开支,全封闭教学,管理严格,没有公立学校的不正之风,中考成绩年年在全市排在前五名,现在东州市进不了前三所的就上双语国际了,倒是那些地理位置优越、设施齐全的其他非重点中学校招不到学生。

所以,自那次在教室外听儿子的课以后,双语国际学校一直是向红最后的底线,但之所以迟迟不做决定就是因为高额的学费,一年两万元,是他们全部的工资,也就是他们全部的收入。

而小肖在宜城上学,吃住在家,一年也花不了几千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反差,全家人的吃穿用度,还有两家老人的赡养都因为这学费没了着落。所以,向红也是经过多种努力失败后,孤注一掷,才最终作出了决定,她要看一看,如果真能给儿子一个好的环境,她即使砸锅卖铁,也不再委屈孩子了。

双语国际学校位于省城西南,向红两口子几换公交,辗转来到这里时,已是中午时分,学校地处偏僻,因为是封闭管理的寄宿制学校,门前没有没有学校惯常的热闹与喧嚣,商店也不多。

来到校园,看到一队队的学生们正来到食堂吃饭,他们跟了进去,清一色的校服,以班为单位排队打饭,不锈钢的餐盘,大米饭,有三个菜,青椒土豆丝,麻婆豆腐,还有一个肉菜是过油肉,然后学生们坐在餐桌前就餐,安静有序,餐盘里的东西被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学生们再整齐地叠放在指定的地方,由工作人员收回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