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赵桐也不能多说,从王建强任领导以来她给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非但没有使她与王建强更贴心,反而招致了王建强反感,一开始她考虑是王建强那点小小的自尊心在作怪,生怕赵桐将他看作官场上的低能儿,但后来她感觉到远非她想得那么简单,以前王建强特别爱听她说单位的事儿,传说的其他的关于官场上的事儿,那是这些对于王建强这个村里的教师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他渴望知道甚至想进入到在他心目中的遥不可及的神秘的官场,当这一切通过赵桐的努力实现了,王建强成教育界的一匹黑马,横穿出世,登堂入室,赵桐感觉到由衷的骄傲,夫贵妻荣,本是她赵桐想要的生活,她聪明美丽,独立自信,但她也希望自己的丈夫优秀杰出,她想做的是王建强的老婆,不是王建强是她赵桐的丈夫,她所以选择了宣传部这个清水衙门,一心退隐,要做王建强身后的女人,为他操持家务,为他排忧解难,助他飞黄腾达,让他扬眉吐气,但事与愿违,越是想做好,就越达不到原有的效果,反而背道而驰,是自己使劲太猛了吗?她觉得自己就是红楼梦里的那个薛宝钗,处处为宝玉担心和作想,而且都是为了他好,但越是这样就越将顽劣不成器的宝玉推得离自己更远,她觉得自己聪明一世,但却愚蠢至极。
王建强起来也没有吃赵桐准备好的饭,急急出门,刚出电梯,迎面就遇上了王县长的夫人张桂梅。
王建强一怔,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县长夫人大驾光临,让他如何是好?这张桂梅是他们学校的老师,来到这个单元,不是找他是找谁?
王建强只好站住,问,“张老师早,你这是·····?”
张桂梅说,“建强,这么早就上班去?老王平时没事弄着二分地,嫩玉米下来了,我们也吃不了,给王一轩拿过来一点,孩子们都爱吃这。”
张桂梅说得随意,但王建强看着张老师塑料袋里的几个玉米,心里却不是滋味,县长夫人亲自提着玉米给自己送来,王建强不知道自己是那里做得不到位了。
王建强急忙返回电梯,提过张桂梅手中的袋子,边说着谦逊客气的话,边将张桂梅往家里迎。
赵桐听到张桂梅到来,已经急忙迎了出来,赵桐本来与张桂梅就相熟悉,亲热地拉住张桂梅说话。
两个女人说话,王建强也插不进去,只能坐在一边陪着笑脸,好生尴尬,虽然张桂梅是自己的下属,但在一中这样的学校里,官太太太多了,那个也不敢得罪,平时老是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张桂梅原本是校里的骨干老师,跟自己原来还在过南寨学校,听以一中前的老人说,张桂梅刚从村里调进一中以来,年年要求多带班,带重点班,张桂梅人泼辣能干,亲和力好,后来成了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张桂梅的班就是最好的班,但随着优化领导干部结构,提拨民主人士,原先能力平淡、在政界默默无闻的王守仁因为非党的身份,独辟蹊径,很快提拨到了政府任副县长,分管教育,张桂梅的工作热情也逐渐下降,先是推掉了班主任,只是任课任老师,后来又从数学教学的岗位上下来,担任了政治老师,然后就干脆不带课了,在赵桐的提点下,王建强主动同王守仁沟通,想让张桂梅任教导副主任,一是工作担子轻,二是面子上也好看。
但张桂梅还是不愿意,再没有担子的领导也是领导,也有分工,她是一点担子也不想担了,提出要去图书室,实际上是想在家休息,老公是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掌管着自己的生杀大权,张桂梅提什么要求王建强敢不答应?
但官太太张桂梅也是一个劳碌命,过了一段时间闲得鸡蛋里挑骨头的日子后,实在是自己在家闲得也无聊,加上小儿子也上了一中了,为了随时关注儿子的情况,又能丰富生活,于是天天上午十点出来,在图书室和一班闲人聊天消磨时间,要不就是和儿子的老师坐坐。本来初中的图书室就是个摆设,藏书也不丰富,学生作业繁多,也没有时间到图书室,老师们也就是年年如此的教学任务,也没有科研任务,原先的图书室仅有一名代不了课的女管理员,但如今的图书室倒比其它部门热闹,也成了一些人不想代课消磨时间的地方。
王建强突然想,张桂梅莫非是为他提出要解散103班来的?
果然,两个女人很快就谈到了孩子,两家的孩子都在一个班,王守仁的儿子属于班里的尖子生,本来就优秀,又加上是县长的儿子,赵桐自然是说尽了奉承溢美之词。
赵桐说,你家儿子怎么也能考上宜城中学的实验班的。
张桂梅说儿子想到省城上高中,他们暑假已经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