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宦海飘零 > 223 五台奇缘

223 五台奇缘

烟枭枭,向红她们虔诚地将焚香敬佛,随后随着人流,排在了长长的队伍后面。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最贴近民众,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也许正是因为五爷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亲近群众,更符合摆脱烦恼、求取功利的众生心愿的缘故吧,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随着队伍缓缓前进,向红看着前面的人流,有白发古稀、儿女搀扶着的老人,有挂着耳机、手拿苹果的小青年,有身上有杀气腾腾刺青的社会人,服饰华贵的富人,也有衣着简单的普通人,各色人等,怀着不同的梦想和愿望,聚集在这里,希望五爷能为他们消灾降福。大殿四壁之上,悬挂着各种牌匾,皆是愿望达成之人所送,每个牌匾下面都有一个幸福的名字,意味着他们心愿已成。还不断有人从侧门将龙袍、水果、糕点、鲜花等送与师傅,供于桌面,这也是还愿的人们在愿望达成之后对于五爷显灵的一种心愿,向红怔怔地看着一张张幸福与满足的笑脸,还有什么比心想事成更幸福的事?

五爷大殿对面的戏台正唱戏,据说这里天天唱戏,也是还愿的人请的戏,给五爷唱的,唱戏给五爷是还大愿,是实现了大愿望与大富贵之人还愿的一种形式。五爷最爱看戏,说是有一年的夏秋之交,忽一日,皇城附近的戏台上来了一班剧团,鼓乐齐奏.观者纷至。可村里人和庙里的和尚都没有外出请戏班子,怎么就唱起戏来了?有人便前去问班主。班主说:前几天。你们万佛阁的一位黑脸师父到我们剧团写过戏,并把详情叙述一番。人们听了,疑心是五爷办的事,但又不敢肯定。这日夜里,万佛阁住持老僧作了一梦,梦见五爷走进寮房与他说话,对他说:前几天我专程去繁峙跑了一趟,写了赵庄剧团的戏,还点了所唱剧目,时间是三天,戏价也写了单子,藏在我的袍袖里。一梦醒来,老僧人甚是惊奇,急忙打开殿门,到得五爷塑像前,燃香叩拜之后,撩开左边袍袖,见里面果然有一黄纸单子,上面写着唱戏的天数和戏价。

原来,神也是有愿望的,有时要实现自己的愿望也是要迂回地通过人的帮助来实现的,人的愿望希望神来帮助实现,而神的愿望有时需要通过人来实现,这倒与凡间烦扰百姓生活的关系网搭上了边,谁才是真正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也许也正是五爷这种接地气的神,这种不断为人实现愿望、同时也要求人们进行回馈的互动更是拉近了五爷和芸芸众生的距离,也满足了人们乐于反馈的一种愿望吧。

拥挤的人流中,终于轮到向红了,跪在五爷面前,向红双手合什,许下了三个心愿,每个心愿都是让我知道肖志鹏在那里,保佑肖志鹏平安,如若保佑肖志鹏平安归来,定为五爷披龙袍来还愿望。

后面的人多嘈杂,向红匆匆跪拜,双手合什退出。

简单的早饭后,他们的下一站是黛螺顶,据说,黛螺顶供着五方文殊菩萨,传说乾隆屡次欲凳台顶进香拜佛,皆被风雨所阻,黛螺顶的青和尚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丈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三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向红不禁感叹,古代交通不便,五台山地处深山,尽管贵为天子,但从京城起来朝拜,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但仍几上五台山,足见五台山之聚神灵之气,上能庇佑天下,下能救赎百姓,天子尚有难解之事要求助神灵,何况向红一个小小百姓。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黛螺顶,高耸入云,要上到黛螺顶,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辅成,全程共计1080个台阶,石阶如天梯般陡立奇峭,让向红有些害怕,向红不知自己是否有恐高怔,她最怕半路途中,体力不支,上不去,下不来,回头一望,陡然生畏、双腿发软的那种无助与恐惧的感觉。据说登大智路,可以一步步将烦恼消除,为人增添无穷的智慧。向红背好背包,准备登山,如果登石阶可以解除向红的烦恼,让她的肖志鹏平安回来,她情愿这样一直地往上登。石阶上游人众多,与她相伴的那个天津大姐已看不见踪影,身边不时有虔诚的佛教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