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窥明者 > 第十四章:书信

第十四章:书信

第二天李斌坐在督造司里正打着哈欠,书记员送来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督造司李大人收。”一手秀丽端庄的字体,他奇怪明朝也没什么人啊,打开原来是郡主来信,表面写了关心他的话注意身体,注意饮食之类。他急忙找火镰,那知道古人没有公用火镰,都是个人随身带,没有火柴和打火机的时代,这古人也活的够累。只有求助于书记员老王头,看到他熟练地把蜡烛点燃,萌发出开火柴厂的念头。

在火上一烤,字体现象出来,真佩服古人能用毛笔把字写的那么小,而且不失风骨,依然自成一体秀丽端庄中含有一种刚毅,柔中带刚。“公子、皇兄对你的安排尚在观察之中,且等机会。我憋于深闺你要救我,浪迹天涯人未知。”

李斌哑然失笑,这小丫头鼓动我私奔呢,我走了大好河山便宜努尔哈赤了。找了张纸回信;李斌想个办法用鹅毛做笔,硬笔书法李斌可是拿手,集宋体,楷书,草书风格迥异自成一体,他给郡主出主意解决她的问题唯有一人万历的母亲当朝陈太后,虽然不是郡主亲生母亲女人一般向着女人。最后赋诗一首借了明末清初最有成就的诗词作者纳兰性德的诗。《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伴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甛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可是最大的杀伤武器,善诗文说明有浪漫的情怀,有柔情的一面,是女人最看重的。明朝重文轻武的时代,一朝中举鸡犬升天,当朝进士是大家闺秀首选的目标。此文借思乡之情来抒发对情人的思念,诗最后“无此声”联想白居易的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典故,使文章更上一层楼情文并茂。

当郡主看到后激动的脸色粉红,胸房跌宕起伏,拿着书信的手都在颤抖,诗写的好,字写的好,人更好(这是我说的),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少女的情怀豁然敲开;原来是个有情有义,丰神俊朗,清新俊逸的君子。

有一件事奇怪,他说不善书写,这字哪来的?这种事断不会是他人代写,难道他先抑后扬给我惊喜不成?想起在一起捉弄老道之事就想笑,真是个坏蛋,女人总是胡思乱想。

陈太后在万历初年,与首辅张居正,司礼监掌印冯保三座大山一起压着万历皇帝,事事由张冯两人做主,使皇帝基本上是个傀儡皇帝,也造成后来奇异的性格。后张居正病死,冯保被清算陈皇太后就不再干政,但后宫还是一言九鼎;

郡主借给陈太后请安,说皇兄和郑贵妃干涉她婚姻,偏要人家考什么进士才能论婚嫁;一来他连秀才都不是等考上进士猴年马月。二来他也无心仕途。

陈太后听的糊涂:“慢点,慢点你是看上那家公子了?”

“辽东总兵李成梁的九公子李如道。”

“那不是打死郑贵妃弟弟差点害死你侄子的泼赖吗?他一无功名,二无武功,只是街头混混,武人之后怎么配我皇家血脉?”

郡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叙述一遍,又拿出她重新抄好的李斌写的两首诗献给太后。

“倒是有些才气,只可惜没考功名,才子佳人配郡主不憋屈,那你要如何?”

“我才不管有无功名,只要和他在一起浪迹天涯也无所谓。”

“瞧你个小蹄子说话也不害羞,没脸没皮,此事我会跟皇上说,结果怎样不得而知。”

封建社会尊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做不了婚姻的主,想想现在的妇女真幸福。封建社会到了明朝,经过哲学家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妇女崇尚个性,追求爱情,追求自由,冲破封建制度的枷锁,在许多明朝文学作品中有所表现;像汤显祖《牡丹亭》等,所以郡主的表现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不是作者脱离历史实际但郡主做到这点也实属不易。

但在封建传统,儒家礼教的士大夫眼里还是大逆不道,万历皇帝和郑贵妃也一样,郡主的婚姻是他们做主。陈太后的说情有一些松动,但还是要李斌有功名,有一定成绩,郡主不是白嫁的。

李斌抽空跟李如松说了汪锡、吴大朗参军的事,得到李如松的许可,他也认为是好事有了亲信可以控制下面的士兵。

李斌每天还是查看生产新火器的情况,特别是枪管的生产,他可不想因枪管爆炸影响军队的士气。亲自跟着工匠干活,搞的工匠不自在,其实他在摸索为什么冶炼温度上不去?

有一种说法是唐代冶炼技术已经有很高水准,但后来失传到了明代连唐刀都造不来。李斌观察几天后得出结论并非如此;明朝已经开始用焦炭冶炼比唐朝要先进的多,唐刀重要的程序不是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