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问陈新甲:“目前推荐的官员中有大才的吗?”
“报王爷、倒是有一个山西人,叫顾成辉,前几年中的举人,颇有些真才实学。”
“好、就任命他为山西巡抚,主政山西,让我八哥李如桂到四川任巡抚。”
解决了这个问题李斌轻松了许多,这天带着谢长顺和伤好的葛大彪到军中巡视;边走边问道:“老谢,你们练武之人,武功能高到什么程度?”
“王爷、在下只见过飞檐走壁,摘叶为剑之人,再厉害的就不得而知。”
“你能不能找几个武功高强之人到帐下,上次的教训还是人手不够啊,不是对你不相信。”
“王爷说的是,保护王爷要紧,小人武功不济自然知道,我马上派人寻找,请王爷放心。
李斌来到红娘子军营,义军正在训练,刀牌手按照老一套劈砍挡练习,弓箭手前方100米处立一个靶子,轮流射箭,红娘子坐在台上,两边站着几个女兵。
看到李斌急忙起身跑下操台:“王爷来了也不知应一声,我好接你啊。”
“不需那么多虚礼,这些士兵怎么样?”
“不怎么样,笨的跟猪一样,教几遍都不会,你给我多发点火枪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我哪有这么多火枪?新增兵太多,王将军还催我要,火枪有火枪的不足。高夫人怎么没来,你们俩配合如何?”
“王爷、高夫人年龄比我大,做事沉稳,又是闯王的夫人,理应主帅她来当。”
“这事一是高夫人自己提出来的。二是你的人多,部队便于管理,遇事多跟高夫人商议便可。你和李岩的婚事拖到现在也没办,又要出征,你不会怪我吧。”
红娘子脸色通红,羞涩道:“不怪王爷,反正我在家也待不住,打完这场仗再说。”
这一天李斌告别娇妻和朝中大臣,率35万大军拔营启程,向山西进发,刚进山西前方来报;有人拦住去路要见王爷,李斌心想谁这么大胆,敢拦35万军队。被带之人身穿戎装,毫无畏惧:“九弟、你太不够意思了吧,打仗也不叫上我。”
“七哥你不在居庸关守着,跑到这里干什么?”
“九弟、蒙古人都被你怕了,还守在这里干什么?再说让别人守也行,我要上战场厮杀,居庸关交给了副将。”
李斌心想这个李如捂没有军令,擅自将边关要塞交给别人,换个人非杀头不可,其他人照样学样这部队怎么带?就说:“七哥你擅自离开边防要地,可要军法处置,来人,打二十军棍。”李如捂还想争辩,李斌给他使个眼色,被士兵拖下去打了一顿,然后以治伤为由,一路用马车拖着他到达山西大同。
老八李如桂在城门等候,这几年他治理山西虽然不如李岩,倒是颇有建树,做了一件惊人之举,把山西无房无地的饥民,鼓动迁移辽东,缓解了山西的粮食压力,给辽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按照朝廷的计划分田到户,使山西各行各业步入正轨。
经过长安,便问李如锌:“甘肃、宁夏怎么样了?”
“甘肃拿下了,宁夏正在准备中,放心、宁夏城听到你的大名,个个俯首称臣,宁夏城指日可待。
李如捂伤好的差不多,任命第一军团前锋官,先行入陕西,命令红娘子率部10万人从山西直插安康,由另一路向四川进攻,争取在成都会合。李斌则带李如桂、李如樟、李如悟、王虎等20万大军进攻汉中。
此时汉中犬牙交错有明朝军队、本地势力,张献中的大西军,又来了李斌的中国军队,几方军队战成一锅粥谁都不服谁。
红娘子却碰到明军女将秦良玉的白杆兵,秦良玉把平时士兵用的红缨枪加长,,红缨枪的木棍用白桦树制作,所以称为白杆兵。因训练有素,作战勇敢,大部分是土著人,是明朝军队独树一帜的最强悍的一支部队。
秦良玉近六十的年龄,仍骑马作战,指挥部队冲杀,用兵得法,智谋百出,是明末著名女将,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史册的(非烈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爵的女将军。
崇祯皇帝曾写诗夸赞她的功绩:“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樱。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红娘子不了解秦良玉的白杆军,高夫人却知道她的厉害,闯王曾多次与她交锋,没占过一点便宜。先头部队1万五千人,刚一进安康地区就遭到伏击,红娘子的士兵,拿着大刀长矛与之厮杀,却不得法,连够都没够着就被杀的大败,几千人狼狈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