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纳时首先要内心平静,闭上眼睛,张口吞气,同时意念想着吞进去的是天地之气的能量,每次吞一大口到肚子里,刚吞完气后立即要用心去感受和观察这团气如何从外入内的,乃至如何被吸收的,每次吞气的间隔慢一点,有时间去体会,直到吃饱才算一次做完,服气做完了自然就会辟谷,辟谷是结果不是挨饿。
李斌学着吞了一口气,什么感觉都没有,吃空气能吃饱?老子放个屁还能养活人,这不瞎扯吗?
道长接着说:“道家有本秘笈《云笈七签》中说: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夫、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形易则变化,变化则道成,道成则位仙。”
这意思是没有七八年时间,练不出什么。李斌泄了气,用几十年的时间在深山老林里,每天靠吞气过日子,这不是傻吗!“请问道长练到何种地步?可否展示一下。”
“请王爷移步。”来到洞外老道吸一口气,凭空一跃,达两三丈高,猛然向前窜去,凭空在丛林中穿梭,只见老道时不时拍拍树叶。三个徒弟解释:师傅借风和叶片的力量穿行于空中。不一会老道绕了一圈回来了,气不喘、腿不软面色荣光。
光是这功夫就够耸人听闻了,不知老道还有什么绝学?李斌真不敢相信凭辟谷能练到这种境地,看来老道并不是胡说,古人真有御风而行的人,但在现代从未听说过,都认为古人把武学一道夸大其词,为何没有传下去?
“请王爷到洞内休息。”
重回洞内,有几个小道给他沏了一杯茶,杯子用竹桶做的,李斌也实在渴了,端起来就喝。至清道长按住李斌的手臂说:“王爷请慢,此水滚烫大口喝恐伤脾胃,品茶要张大口却小口抿,才是品茶之道。”说完示范了一下。
李斌才感鲁莽,古人品茶就是品人生,苦涩中有甘甜,首先态度要诚恳,行为要端正,学着至清道长的样子抿了一口,入口鲜醇甘爽,腹内一股暖流沁人心扉,又一道气体从腹内回到口中,似乎无形中让你回味,一股香气布满口中,香气中又带着微微苦涩,循环往复回味无穷。他以前也喝过许多好茶,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不由问道:“这是什么茶?有如此的妙处。”
至清道长说:“此乃峨眉山雪芽,均采自山林中的野生古茶,只有黑水寺一处生长,一年只有几担,由‘唐密茶道’焙制,它具有祛百疾、驱秽气、延年益寿的功效,还具备了清心明目、领悟一切人生真谛的意向。宋朝诗人陆游曾诗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的诗句。”
峨眉山是中国茶的故乡,也是茶的原产地和发源地之一,峨眉山自然天气奇特,素有“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为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各种植物提供了繁衍生存的空间,为大量的野生古茶群落和人工茶园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李斌贪婪的喝了几杯,边喝边叫好,至清道长皱着眉头说:“王爷喜欢,贫道每年让人送上一二担,多则实在拿不出。”
李斌早等着这句话,急忙说:“那就谢谢道长慷慨解囊,我就笑纳了。”
道长沉思半响说:“贫道有一事相求,如今道释两家同时在峨眉山建观,道场、道观被占多处,眼看佛教日益兴旺,道家却逐渐消退,衰落的态势,请王爷在朝廷之上替道家说个一二,弘扬我道家遗风。”
李斌暗想怪不得我有求必应,原来在这里,便说:“这事不是我说你,道家在社会上鱼龙混杂,招摇撞骗之徒颇多,给百姓、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而这些道家除了传道,给人们并未带来何种益处,人们自然会选择其它的教派,所以要想道教兴旺发达应从你们内部解决,朝廷之上我只能保证不反对道家的传道,也不提倡那家教派的传播,优胜劣汰按照自然法则。”
“山下道士乃道家末流,并未领悟道家真谛,又心存贪念,才有如此境地,如此也好,只要朝廷不宣扬佛教我亦心满意足,谢王爷仁义之心,宽厚待人,崇尚自然。”
“道家遵循老子的《道德经》,无为而治,无为并不是无所为,放纵弟子们招摇撞骗,惹是生非是你们道家的道义吗?然而道学被社会称玄学,玄而又玄,使人们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这两点是道家衰落的主要原因,我倒觉的你们吸收些佛教的精髓使之融合,不失明智之举。”
“这个、我道家之学都有所不精,怎有工夫学他人之道,不过王爷所说精辟实质,一针见血确是我道家之不足,贫道当自思反省,重竖我道家风范。”
李斌见说多了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