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锡部受阻,李斌攻合肥也不顺利,明军两个总兵的支援,使合肥明军军队达到40多万人,中军担心明军冲杀出来,也不敢放手攻击,边打边防,一时间双方相持不下。
李如梅倒攻击顺利,安庆守军只有七八万,李如梅部一阵炮火后进行强攻,四面围攻,明军顾左顾不了右,顾前顾不了后,最后西门被攻破,蒙古三万铁蹄进城贯穿安庆城,守军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
留下2万军队守安庆,李如梅率部如入无人之境横扫徽州南部,同李斌会合围在合肥南城门。30万对40万缩短了差距就不担心明军出城反攻击,重点攻西门、南门,放开东门、北门,李如梅让步兵攻城,却把骑兵埋伏在东南面。
李斌派出三万回回兵攻城,炮兵、火枪手掩护,还是老一套佯攻加强攻,大量消耗明军有生力量。明军守将黄得功多次派兵增援西门,南门,守军将领最后躲着他生怕被点到支援西、南门,成了炮灰,刘良佐守东门建议退守南京。
南京城中阮大铖阴谋没有得逞,又生一计在弘光帝面前称赞柳如是如何倾国倾城,貌美如花,弘光帝心里痒痒的下旨招柳如是进宫为妃。马士英却把阮大铖骂了一顿,拦住传旨太监,上殿找弘光帝说:
“陛下、柳如是乃秦淮女子,青楼之人,进宫为妃成何体统,皇家脸面何在?东林、复社两党又要攻訐陛下荒诞不经,此事万万不可。”
身为礼部尚书钱谦益听说此事,也急忙入宫,说:“陛下、如今大敌当前,国破家亡之计,应该商议如何破敌,鼓舞士气,犒赏三军,不应在儿女私情上大动干戈,坏大明纲常。”
弘光帝狡辩道:“国家之事自有首辅和大臣们关心,我一堂堂国君连一小女子之事都不能做主,且不让人笑话。”
马士英与钱谦益在这个问题上却站在同一战线,六部各大臣也集体劝解,弘光帝才恋恋不舍收回旨意。
南明王朝为柳如是争论不休时,徐州战场风云突变,汪锡在城外猛攻,硕鼠司成员在城内说服高杰手下一将领倒戈,打开了徐州城南面的城门,汪锡部骑兵纷纷进城,明军一时大乱北城门告急,高杰拖着宁死不走的史可法从东门逃出。
徐州城破,史可法、高杰部退守扬州,南京城一片惊慌,弘光帝又提出迁都一事。马士英劝说:未战就走,前方将士如何御敌,等于把南京城拱手让给别人,成了亡国之君。弘光帝想跑没有马士英的支持也跑不了,指望黄得功奇迹发生拦截中国军队的步伐。
合肥城在李斌、李如梅两面进攻下,城池多次出现险情,明军士兵死伤惨重,士气低下,已无人愿意支援西门、南门,总兵刘良佐没有通知黄得功,擅自打开东门率兵逃跑,明军像开启的闸门,一古脑全都从东门逃跑,30万军队一下把合肥城抽空了。
李斌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只听见城内乱糟糟的,隔了一段时间突然变的静悄悄,正纳闷传来李如梅的报告:明军已经从东门逃跑,我骑兵正在追击。
李斌命令全军攻城,而李如梅的骑兵在半路掩杀溃逃的明军,所谓兵败如山倒,明军根本就不跟你拼杀只顾逃跑,李如梅部骑兵杀的手都发软,眼看明军一个个逃跑却无力追击,只好收拢部队押着几万俘虏回到合肥城中。
黄得功、刘良佐逃回南京城,黄得功没权利制裁刘良佐气的上奏皇上:说刘良佐擅自逃跑,引起部队混乱,致使合肥城破,大量士兵被杀,应杀刘良佐以谢天下。
刘良佐狡辩:说有人谎称西门已破,他才下令撤退。平时与马士英要好,这次觉的事情重大,送了马士英200两黄金。
马士英知道没有军队做靠山,他这个首辅也是空架子,平时拉拢刘良佐得到对他的支持,虽然也知道刘良佐在狡辩,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处为刘良佐辩护,还说他能带十万大军回来也是大功一件,总比黄得功损兵折将好,保护南京城还要靠各位将军,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东林、复社两党却咄咄逼人抓住此事不放,目的就是打击、消弱马士英一伙的力量,争取两党的一席之位。党争、派系斗争又掀起一个高潮,李斌的硕鼠司从中浑水摸鱼,搅的南京城乌烟瘴气,乱七八糟,弘光帝只听马士英的,也不追究刘良佐的责任,只安抚黄得功几句算是罢了。惹的黄得功和两党人员不满,为日后埋下隐患。
汪锡攻下徐州后,留下2万人马驻守,驱兵包围了扬州,扬州虽小但城池高城墙厚,火炮根本打不烂城墙。历史上清军进攻扬州,曾屠城十日,杀死近30万人。史可法有句名言:“城存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