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支部队,1962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这支部队受命派遣出的一部一口气击垮当面印军防线后如放缰的野马一样不顾一切冲向印度首都新德里方向,随后在总参谋部的一再严令之下方才勒止住部队的进攻势头,退回到国境线内。不久以后,这一分支部队奉命被重召回他的师部基地——位处中国腹地的缓冲地带。
熟悉这支部队的人都知道,非战争年代,这支部队永远都不可能被派守中国边疆地带。
直至1979年末,中越边界争端升级为战争,这支部队在作为战略预备队防备北境苏军陈兵边界的同时,仍得以特别抽调一个团参加对越作战。一个团的兵力相对于当时的战争规模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就这区区一个团取得的战绩着实令所有人吃惊。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这个团遵师作战参谋部之令,亲身从战场上抽取的数据资料,这份资料,对后来整个人民军队指挥层年龄和战略战术能力的要求,及今后中国军队整体作训新方向,都提出了自己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更多的人不知道,这支部队特别的军政素养和让人胆寒的作战威力源自何时,源于何人。惟一知道的,无论是现役的还是已经退役的士兵和军官,都牢记着他们师首任师长的传奇经历,还有那些在民族危亡的战争年代,他们的先辈为了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尊严而付出千千万万生命的英烈们,然后一直凝化成今天对国家不矢的忠诚,对民族脊梁的支撑……
…………
真正军人的职责是捍卫他们民族的尊严。
真正的部队应为他们的国土与家园而战!
民族危亡年代,还在大学校园里的陆云川陆少郡决心投笔从戎,不料一场大雨让两人分道扬镳,破庙里病重的陆少郡以死逼陆云川赶考南京中央军校,自己则意外救下被带到陕北,从此再未离开共产党……
七七事变,陆云川率部血战日军,带出一支抗日铁军部队,陆少郡浴血奋战八年,杀出一支让日本人胆寒的军队。两支部队惊人的相似,同样训练有素,作战骁勇,同样不惧死亡,军纪森严,都为民族不惜肝脑涂地,都以血肉之躯为民族尊严书下了永恒光辉的一页……
这种同样,使得国共内战更为残酷,两个身不由己的军人,都无法忍心下令自己的部队向同胞开火,两支铁流对撞,注定是惊天动地的厮杀。又自小受忠义思想的熏陶,忠臣不事二主,他们中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背叛自己的阵营,陆云川无奈喟叹:我已是骑虎难下!
朝鲜战场上,陆少郡的部队经历了自组建以来最严峻的生死考验,巨大的伤亡,全师经历多次大换血,官兵仍死战联合国军,坚韧的斗志一辈辈传承了下来,化成浴火淬出的精钢。
骁勇,忠诚,国家,民族,是这支部队永不磨灭的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