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战马数量不足,先遣营士兵们不得不轮流上马练习。
山坡下,士兵们正在掣马挥刀,他们已经能很熟练地把自己跟战马融为一体,冲锋前进的时候,士兵们都自然地伏在马背上,动作轻盈自然;出刀的时候,士兵们又杀势凌厉,如下山猛虎,利锋所指,飞沙走石……
休息的时刻,陆少郡把士兵和军官们招上来,大家席地而坐围在一起,陆少郡说,“今天我要跟大家说一说我们中国历史上的骑兵是怎么的一种情况。骑兵首先离不开马,什么是好马大家知道吗?”
一个士兵说,“我听长辈们说,一匹好马要看它的牙齿,额头,毛色,外形什么的,具体的我也说不出来,反正挺多的。”
二连的一排长接着说道,“路遥知马力,千里现良驹,是不是好马,我们拉出去溜溜就知道了!”
一排长的话逗大家笑了,不过这确实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多少有点马后炮的意思。
陆少郡说,“你们说的是辨别,这可是需要伯乐一双慧眼的功夫啊。要说品种呢,我想大家都听说过大宛马、汗血宝马的传说吧,传说这种马能日行千里,身上跑得能浸出血水来,历来是爱马之人欲求而难得的品种。我们的马匹,是我们中国草原上的蒙古马,这种马耐受力极强,可连续狂奔十天而不休,它能上得高山,走得险漠,忍饥耐渴,这种马经调驯后在战场上可以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军队组建骑兵所选的上等好马。
在中国,历史上自赵国‘胡服骑射’以来,骑兵才算是作为一个正式而强大的兵种出现在军队里,中国历史上骑兵最为繁盛的朝代太多了,像是两汉,霍去病率大汉骑兵远击匈奴,还有唐朝的军队,清初八旗铁骑,都离不开骑兵,而把战马和骑兵的战术发挥到极致的,则莫过于中国历史上的蒙古帝国和元朝时代了。
成吉思汗麾下的骑兵曾把蒙古帝国的疆域扩至整个亚欧大陆,他们最远的已经到达了欧洲多瑙河河畔,前往埃及的军队也差点进入了非洲大陆,可以说,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后人谁也无可比拟,虽然西方一些学者一方面批评他的侵略,却在另一方面把他视为一个独一无二最为成功的战神来崇拜,他是唯一一个让全世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哗然起敬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这就像西方人崇拜曾在欧洲创建帝国但也带来杀戮的拿破仑一样,但拿破仑始终没能冲破欧洲地域的局限,在这一点上他是无法同成吉思汗比拟的。”
一个士兵说,“营长,我们可以再把疆土推到那儿吗?”
陆少郡笑了,“已经不可能了,我说了,成吉思汗的疆土是在占领的基础上扩大的,我们怎么能再去入侵别的国家呢?社会变了,时代变了,那时候的军功当时看来是壮举,今天再这么做就是不施道义了。
但是,我们这支部队要记住,我们不打别人国土的主意,要是将来有一天哪个国家不识好歹妄想着吞掉我们国土的话,我的士兵应是第一个不答应,也许那时候我已经身死化灰,你们各位也都入花甲之年,无力再战,但只要我们这支部队还在,只要我的后继士兵有机会上战场,我们就要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要重重地致命一击,狠狠地教训那些吃了豹子胆的混蛋,我们照的它心脏上狠狠地捅上一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给他千倍万倍的打击报复,这才是威慑!”
“营长,你所说的道义是不是就像现在日本人侵略别的国家没有道义吗?”一个士兵问。
陆少郡严肃的说,“别把日本人同蒙古骑兵相提并论,日本人想做他们的狗,蒙古人都会嫌它满嘴的腥臭和肮脏!”
“蒙古人以为数不多的骑兵把疆域扩至那么大必然是要要经过征服和杀戮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把战火一直烧到欧洲,以致欧洲人一提到东方的蒙古人就说是‘黄祸’、‘上帝之鞭’,蒙古人的扩疆战争确实使其它国家生灵涂炭,但这里面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为什么蒙古骑兵的战斗力那么强悍呢,为什么他们能一连灭掉数十个国家和政权呢,这和蒙古人的尚武精神是分不开的,蒙古士兵以战死沙场为荣。作为骑兵团体里的一部分,他们能够做到协调配合,独自作战时又可独当一面,顽强的斗志,坚苦耐劳的士兵,卓越的战马,精明的战术,有这样的军队能不所向披靡么?
更重要的是,成吉思汗用人惟才,不论民族,哪怕是曾经的敌人,以致到蒙古帝国最繁盛的时候,这个帝国的一半的军队和将领都不只是蒙古人了,我们从中可以借鉴的,就是无论是什么战争,没有虚怀若谷的气度,是必输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