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地。三足承鼎,堪为神器。”
“这??”威王指枰道,“寡人所见之枰皆为纵横九道,此枰却为十九道,可有解否?”
“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张仪指向天元,“棋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为棋局之主,据天元之位,运动四方。”又指向天元之外的所有棋路,“四周三百六十路,象周天之数。”从天元划向任意相邻两角,形成一个三角形,“三百六十路分而为四,以法四隅;隅各九十路,象季之日数。”指着四条边,“外周七十二路,法周天之候。”指两盒的黑白棋子,“棋子三百六十,黑白相半,法阴阳。”指棋枰与棋子,“局方而静,棋圆而动,自古迄今,弈无同局,与《易》相合,喻天道变化。”
威王完全听傻了,嘴巴大张,目瞪口呆。
“敢问张子,”太子槐显然与张仪商议妥当了,不失时机地打配合道,“此为天道变化,此枰能喻人世吗?”
“殿下所问,正是对弈的妙趣所在。”张仪指着棋枰,“棋局纵横有道,喻治世不可逆道而行。棋局变幻莫测,自古迄今未有同局,喻时势瞬息万变,治世唯有随机应变,顺势利导,不可墨守成规。黑白棋子在棋枰之外是死子,只有置于枰中,进入棋局,它们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对弈之时,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皆不可草率,须谋定而后动!”
张仪将鬼谷子的临别棋喻添油加醋地倒手贩卖,楚威王听得目瞪口呆,好半晌才算回过神来,抱拳致敬,不无叹服道:“传闻弈秋善弈,天下无敌,听张子此论,堪比弈秋了!”指向棋枰,“这样的棋枰寡人未曾弈过,张子不远千里而来,能以一局教寡人乎?”
“教字不敢!”张仪抱拳还礼,拿出一子,抬眼望着威王,“敢问大王,是弈大,还是弈小?”
楚威王略一沉思,问道:“弈小何讲?”
张仪将子镇于一角:“弈小可守一隅,筑连城作无忧之角,修长城成金刚之边,陶陶乎乐在其中,巍巍乎不可侵犯。”
楚威王似有所悟,点头问道:“那??何为弈大?”
张仪收起布于角落之子,“啪”一声镇于棋局中心的天元之位:“弈大可据天元,上应天道,下顺地理,中和民意,守一而抚四隅!”
楚威王浑身一震,目不转睛地凝视张仪,似要看穿这个年轻士子的内心深处究竟在想什么。
张仪凝目对视。
威王终于明白,张仪根本不是为对弈来的,而是另有所图。
楚威王放下手中棋子,身子后仰,语调放缓:“张子大才,寡人敬服。张子是弈大棋之人,寡人棋艺平庸,只能弈小,不可弈大,只能令张子失望了!”
张仪拱手陈词:“能守一而抚四隅者,必有大德大力。仪遍观天下,能据天元之位者,非大王莫属!”
“此言谬矣,”楚威王轻轻摇头,“天元之位早为周室所据。楚人虽不服周,却是历代尊周,寡人怎能鹊巢鸠占呢?”
“大王失之偏颇,”张仪力辩,“天元之位虽属周室,然周室式微,力不胜任,致使四隅不抚,乱势混生,天下失道,礼坏乐崩,魏、齐蕞尔小邦,早已起而代之,宋公偃居弹丸之地,也敢称王,大王??”顿住不说,目视威王。
“唉,”楚威王略顿一下,摇头轻叹,“张子所言虽是,却是过博过大,寡人德微力薄,心有余,力却不足!”
听到“心有余”三字,张仪旋即一笑,再次拱手:“大王,天道在一,唯有一以贯之,方达和谐。方今天下,失道缺德,由一而生多,由多而生乱,致使乱象纷呈,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天道既生于一,必归于一。天下一统,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大王德、力兼具,自当顺天应命,施大爱于民,救百姓出水火之苦,不可过谦。”
楚威王趋身问道:“寡人德、力,见于何处?”
张仪拱手道:“大王有大力而不发,以存周室,足见大德。至于大王之力,更非列国所及。大王属地,东西五千里,南北五千里,中原诸国加在一起,不及荆楚一半,此其一也。楚稻米之丰,鱼肉之富,五金之出,珠宝之产,中原列国无一可及,此其二也。楚民逾千万,勇而好战,忠而死国,中原列国无可争锋,此其三也。大王正大光明,殿下果敢神勇,众臣贤而不佞,众将武而善谋,此其四也。大王有此四利,自是天下第一有力之人。”
“哈哈哈哈,”楚威王陡然后仰,爆出一声长笑,“听说中原多出善舌之人,今日看来,张子应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