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封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兼枢密院使,一面继续抗元,一面与朱元璋等红巾军争天下。为巩固湖广后方,大汉积极联络各地反元势力。接到熊天瑞禀报与衡州义军接洽情形,得知衡州义军势力不小,不但将领文武兼备,而且是一支训练有素能攻善守的五万大军,连克帖木儿的数万精兵,心中既惊又喜。惊的是这股势力原与徐寿辉素有来往,如不肯归顺他大汉,将是大汉新朝的心腹之患;喜的是若能把这支劲旅掌握在寡人手中,将为新朝如虎添翼,成为与朱元璋对抗的新生力量。如何处置此军,一时难以定夺,不禁忧虑不已。
次日临朝,陈友谅对群臣道:“昨闻报,衡州易华部反元势力,有将士五万之众,盘据湘西南大片区域,不可小觑。吾不知如何处置此部势力,望各位爱卿进言。”殿前丞相张必先出班奏道:“臣闻这支义军乃抗元劲旅,现其首领名义上虽是易华,其实权掌握在兵马元帅刘尚和军师冯平之手,这二人一个有万夫不当之勇,一个有运筹帷幄之谋,连帖木儿都不是其对手。其手中不但有五六万兵马,而且勇将如云。先后已攻下宝庆、武冈、湘乡、湘潭、郴州、衡州,后刘尚又率军连克永州、道州和全州。常宁、耒阳两州不战自降,几乎攻占湖南道绝大部分城乡,诛元朝名将帖木儿等大小将领数十人。我汉朝新立,若得此势力,为我所用,便可如虎添翼矣。”
陈友谅道:“张爱卿言之有理,只是刘尚乃山寨大王出身,不免江湖义气,拥兵自重,原又与徐寿辉有勾连,如不服我,如何是好?”太师邹普胜出班奏道:“依老臣看来,不如仍以徐寿辉所计,给他等封官进爵,多备金银美酒安抚,让湘西南七路四州之地仍原封不动归他管辖,并成立一个将军府,把易华、刘尚分开,易华可继续封他做湖广参政,刘尚可仍封为大将军,统管七路四州兵马。其余文武官员全由皇上加授官职,待他等从了后,皇上再去调遣他的兵马,不就水到渠成了么?”陈友谅一听,点了点头,道:“太师之计,正合寡人之意。不知哪位爱卿替寡人去走一趟?”殿中一人出班道:“臣虽不才,愿往衡州一行。”天子一看,是太尉张定边,陈天子大喜道:“有张爱卿出使,必大功告成。”于是命张定边为使,湖广行省丞相陈普文、枢密副使熊天瑞为副使,携天子诏书,带黄金五千两、白银十万两、御緞五百匹、御酒两百坛、御马十匹,次日出发,直奔衡州而来。
衡州义军李三早有探子打探得消息,慌忙连夜回衡州向易华、刘尚、冯平禀报。易华道:“这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此等欺君罔上之人,且宜警惕。”刘尚也道:“我既已得衡州,据这湘西南七路四州之地,守护一方,安抚民生,待天下一统,便可解甲归田,休养生息,何必与这等势力勾结,再起战端?”冯平摇了摇头道:“二位盟主有所不知,依贫道看来,那徐寿辉即便不被陈友谅取代,也是成不了气候的人,反观这陈友谅,倒是能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对手。如此乱世,成者为王败者寇,我等也难以常纲论是非。何况这陈友谅现已占据湖广、江浙、江淮、川陕、贵州等地,兵多将广,就我区区七路四州弹丸之地,可不能与他为敌。如今他既然有备而来,待其来后,且宽待之,看他的诚意,两位盟主再见机行事吧。”易华、刘尚等听了,只得从之。
次日,易华得知熊太尉一行离衡州只有五十余里,只得在城外十里率衡州义军将士相迎,熊太尉忙引张太尉来见易华。易华见状,慌忙下骑,来见张太尉,二人相见礼毕,张太尉一见易华须发皆白,赞叹道:“久仰将士英名,今日有幸得见,果然英武非凡,令人敬佩!有劳将军远迎,实不敢当。”易华道:“太尉过奖。太尉远道而来,吾等山野之人,礼数不周之处,还望海涵。”便将刘尚、冯平及众将一一引见,一阵寒暄过后,众人簇拥,勇士开道,金鼓旗幡,一同入城。
到了路府总管府,易华引张太尉等上首坐定,张太尉顾视众将,道:“下官前来,是因天子得知贵部将士,联寨结盟,率起抗元,功勋卓著,十分敬佩,欣慰不已。只因现今元寇尚未清除,天下尚未安定,我等仍有携手联盟,共抗元军,还我大汉天下太平之责。故今天子专遣下官前来,接洽贵部将士,加入我天子麾下,同襄义举,共建我大汉天下。不知各位以为如何?”易华一听,看了看刘尚和冯平,二人也不应言,欲言又止。冯平只得道:“我等收复衡州后,湘西南已定,本当休养生息,安享太平,既然天子恩眷我义军,有旨意招安我等,继续抗元,我义军身处天子脚下,岂能置身度外!必当服从天子调遣,为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