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前的一天清晨,晴朗的天空中,蓝天白云,一切准备就绪,一切水到渠成。
这天是惠子出嫁前的待嫁日,小民按照老家习惯,在惠子的宅舍为惠子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意义的具有日式的人前式婚礼。这个婚礼,也解决了小野一直担心的几方势力碰头打架的炯景。
这个婚礼是在一种特定的神龙面前举行,不用受男女双方家庭宗教信仰的约束,而只是在亲戚,朋友面前签定一个结婚合约书就行了!然后一起大声朗读婚约书,宣读自己对对方的爱恋,而整个婚礼过程简短仅需10来分钟。
神医师傅作为小民的家长出席了婚礼,也和惠子的亲朋好友一起见证了小民和惠子的爱恋过程。神医师傅在见到竹田他们时,尽管他们着的是日本和服,那些日本人的特征,也让师傅有些不自然,有些局促,却很矜持,注重礼仪,并始终面带微笑,给足了小民的面子。
小民他们结婚仪式结束后便是日式婚宴,大本营的幕僚长突然出现在婚礼的现场,让小民大吃一惊。此时的他,亲切的拍着小民的肩膀说道:“小民君和惠子小姐的婚礼,是日中亲善的典范。”一旁的南京政府外交官员也连连点头称道,表示要对他们颁发中日亲善旌旗,表达他们对中日亲善活动的表率给予鼓励。
小民对这个汉奸的话,深以为耻,却感觉到不知该如何推辞,接受,就意味着今后更加说不清和日本人的关系了,就在小民左右为难之时,惠子机敏的接过话:“大人、友人を受賞します,私たちは、愛は自由です,それはあまりかかりません。(大人过奖啦,我们是自由相爱,没有考虑那么多的。)”“那是,那是,自由爱恋,自由爱恋。”
幕僚长意味深长的看了小民一眼,阴冷的眼色一闪而过,却被师傅看在眼里,担心在心里,一旁干着急。此时,顿时明白小民所说的话,如果没有惠子机敏的回话,不清不楚的汉奸罪名,恐怕要落在方小民的头上了。
“好啦,自由爱恋也好,亲善也罢,其实就是日中合作的典范。”幕僚长亲切的拍拍小民的肩膀说道:“为了表示对小民和惠子婚礼的支持,大本营将对持有参加方小民婚礼的请帖者,一律绿灯放行。”小民此时只有点头的份。
第二天,在惠子的宅舍门里,盖着红布盖的惠子新娘身旁,有赵婶和立业老婆两个小心搀扶着站在闺房门前等候着。
小野按照这里的老规矩,亲自上前,背着惠子妹妹,走出了家门。
女司仪慢跑着在一旁提醒新娘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没有?待惠子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女司仪啰啰嗦嗦了半天,小野气喘咻咻的将惠子背到人力车上,待惠子换好绣花鞋后,便将惠子的手交到一旁等候的小民手中,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小民怠慢了惠子。惠子轻轻的拽着小野的衣角低声说:“哥哥,人多,少说。”
“你这个丫头,还没走了就向着这个野小子了。”小野假装不悦的说道。
“好了大哥,我知道,你放心。”小民笑着对小野说道。
“这还差不多。”小野半真半假的说。
小民牵着惠子的手,送进人力车做成的花轿里,八戒见到惠子进去,便大声喊道:“起轿…出发。”
在大家的哄闹声中,随着鞭炮的鸣响,一辆辆豪华装扮的人力车队,一色的红色的门帘,紫色的镶边,金黄色的穗子,身穿喜服的车夫,带着黑色镶红边的瓜皮小帽,摇着叮叮当当的铜铃。人力车队,分别载着身穿红色长衫的小民、大红套装盖着红色头盖的惠子和接送新娘子的亲朋好友们。顺着太平北路,左转到了中山路,再兜转到新街口,左转到火瓦巷,再转回到太平南路,画了一个圆,意味着团团圆圆。车队便一路奔向茶馆。
茶馆门口,人山人海,火红的灯笼,彩旗飘扬。一条红色的地毯,从茶馆门口铺出,延伸到路口。
远远的就见几个孩子在路边喊叫:“来啦,来啦。”
“新人的车就要到啦。”
“快放鞭炮,快放鞭炮。”
“吹锁喇,快吹锁喇。”
满场的人流里,就见猴子在那忙来忙去,指挥这个,喝叱那个,俨然是一个婚礼现场的总指挥。
“噼里啪啦,咚…”
几十贯的鞭炮在道路两边噼里啪啦的响,天地响更是一声接着一声的冲天响起。
“叭、叭、叭。”在空中炸开一朵朵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