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华埠镇
千年古镇华埠镇昔日闻名遐迩——县委别出心裁地酝酿了一次机关运动会——胡棕明、关九月将县里的主打支柱产业确定为旅游华埠镇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奔流不息的汝江和潺潺流水的泗溪河在此交汇。黑森森的汝南山横卧在汝江的南岸,山上奇峰竞秀,层峦叠翠,翘崖嶙峋,仙洞争奇。尤为奇特的是临江的悬崖翘壁上生出一奇观,一个巨大的石洞口长满了绿茵茵的青草,形状酷似女子的生殖器,当地人将这一奇观称之为“大地之母”。千百年来,“大地之母”漠然傲岸一旁,俯视着滔滔东去的江水,静观着小镇的变迁。时而从云雾后面露出一张朦胧的面孔,时而又在暮色中悄然隐去。
远在清朝末年,华埠镇的水路商贸就异常活跃,汝江上曾有过“商艘客舰,樯密如林”的景象。南来北往的大宗粮食、布匹,猪毛及山珍海味在此聚散。这里风景宜人,空气新鲜,物产丰厚、地灵人杰,养肥了一批又一批的富商大贾和封建官吏。因此他们投巨资,沿着汝江河岸筑起了一个个富宅豪院。一些南来北往的生意人也纷纷看好华埠镇这个风水宝地,一时间,一栋栋拱形廊轩,浮雕古朴典雅的客栈店肆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当时,华埠镇东门的入江口由商贾们捐资,立起一个巨形石拱门,两边的石柱上镂刻着“南国无双地,汝江第一埠”的对联,足见小镇的繁华。与此同时,在江岸的西口,应运而生出一条当地人称之为荣华富贵的妓院街。打出了什么“半掩门”“秘卖”“同乐书寓”“急色园”等招牌。做起了皮肉生意。所谓荣华富贵街,实是人间地狱,华埠镇龌龊的一隅。
昔曰,河面上小船飘荡,橹声不绝。摇橹者均是些徐老半娘的老鸨,每当她们见有商船靠岸,便将自己的小船靠近,这时会从船舱里钻出两三个青年女子,对商船上的人或搔首弄姿或打情骂俏。船上商人如有中意的,便掏出一个铜板朝她扔去,這算是相中了,这女子便上岸与他去开房。在当时这已成风俗。
共和国建立后,中央政府一夜之间将所有的妓院铲除,那些开妓院的老板和老鸨们被当作地主恶霸或土壕列绅被枪毙的枪毙、坐牢的坐牢。华埠镇的皮肉生意从此销声匿迹。昔日商贸繁华的景象也不复存在。大跃进年代,汝南山下发现大范围钨矿,因此,华埠镇涌来了一批批踩矿大军。他们在汝南山下安营扎寨,将一船船钨料运往全国各地。随即一些生产枪炮子弹的国防工厂和重工企业也在汝南山下安家落户。沿河岸的那些客栈、酒楼、旅馆、妓院的房子也被这些企业占用,用作办公楼或办事处。期间,以工人为主的保守派占据了这些古香古色的楼房,造反派曾多次发起攻击,要冲进去将其统统拆除,但保守派严防死守,寸土不让,双方打了三天三夜,血流成河,造反派生死过半。终因敌不过保守派而退却。那些独具风味的清未民初建筑才有幸得以保存下来。八十年代未,钨矿被开采殆尽,国有企业也感到离省城较远,那时还没有贯通两岸的桥梁,所运物资均需航运,交通极为不便,便纷纷撤离了这里,那些建筑也被空了出来。汝湾县委县政府一些下属机构便搬了进去办公,这里也就成了汝湾县城所在地。
汝湾县在汝平地区属于贫困县。加上县委书记胡棕明与县长关九月拉帮结派,搞窝里斗,经济一直未搞上去,在市属各县区中排未位。市委领导对汝湾县的班子不团结早有耳闻,多次协调谈话,收效甚微,全县经济仍是一蹶不振。汝平市委曾想采取组织措施,对县委班子主要领导实行调换,重新配置。结果,胡棕明和关九月闻风而动,两人达成共识,如此再搞窝里斗将两败俱伤,当务之急是要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
为了挽回不利影响,显示县委班子的团结,县委曾别出心裁地酝酿了一次机关运动会,并请来了市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导。
这天,汝湾县体育馆田径运动场上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显得隆重而热烈。引来不少人驻足观看。“叭-”随着一声枪响,四千米竞走比赛开始,县委班子成员及近百名机关干部一窝蜂似地甩开膀子拔腿朝前迈去。走着,走着,参赛人员渐渐拉开了距离。县委常委一班人走在了前面,其他人自然落在了后面。走在最前面的是县委常委华埠镇镇长马大棚,他长得虽矮小,可两条腿特别灵活,每跨出一步要当别人两步。走在第二位的是县长关九月,中等个头的他腿脚也很灵敏,始终保持着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跟在马大棚的后面。走在第三位的是县委书记胡棕明,矮小肥胖的他不时地擦去额头的汗珠,迈开那粗短的双腿拼命往前赶。
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