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破了八仙阵。我们急不可奈的要登上仙山。
东海的三座仙山谁都知道。诡秘瑰丽,虚无飘渺。
而三座山上最有名的要属方丈山了。此山不大,整体看像一根拐杖,前端很像椭圆形状。
山中雾气缭绕,微风过境,天边的云霞若隐若现,方丈山下的海浪遮掩了山下的面貌,一波接一波。
想上这座山,必须道行内力深厚,福择天后之人才能登上。而我们几个很是幸运。
早听闻方丈山上有玲珑五云和亭台楼阁,也有人说这些景致早已成为残亘断壁。所以有了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
方丈山上我们都不清楚,到底是有海猴子还是有凶猛神龙。
《山海经》上有记载此山又叫冒险岛,岛上有奢比夫人、武熊神、还有露武大神很多稀罕的异兽。
守护财宝和仙药的我不确定是不是只有那八只被下了骨提炼了精魄的海猴子。应该还有其他吧?
山不难行却很长,我们爬了很久才登上山顶。期间,歇歇停停很累。
好不容易登上山峰,却什么都没有看到想象中的神兽和财宝。周围除了繁多的绿草,和一座巨大的洞,洞前只有一座镜子孤零零的摆放在洞前。
那洞上刻着无极宝洞四字,洞像是被刻意修造过的,竟然十分整齐,没有怪古嶙峋之感。
这面镜子引起了我们极度的兴趣。镜子四边有黄金镶嵌,椭圆形。黄金镶边上雕有美丽的花纹,下面的镜柄同样刻有花纹,有龙凤呈祥一看就是秦朝时期的文物。
从唐代起,镜子就很流行。各种做工精美的镜子深受古代女子和宫廷到喜爱,已经成为了必不可或缺的一种饰品。
这枚镜子造型简单却很精致,我好奇的走上前,我根据这面铜镜,终于判断出了这面镜子竟然就是秦皇的珍宝,照骨宝。
相传秦皇有一枚最爱的镜子,这本是留给阿房女的,秦皇娶了神女的妹妹。一度传说阿房女就是神女的妹妹。那枚镜子生前一直是拿女子心爱之物。
《俎·物异》传说中的古镜名。能映现内脏和骨骼。这面镜子被后世称为不可多得的神秘宝贝。
唐朝时期有云:“舞潭之上,方丈古山石窟有神镜,径如椭圆,照人五脏,为皇皇心爱之物,后被封号为照骨宝。
之后,秦朝被灭,那面镜子也随之消失,其实早在神女妹妹死后就不见了。
这枚宝镜后来相传曾经落在过一户姓宝的人家手里。
据说那时候秦朝末年已经逐渐走向衰落。那时候在海边住着一户宝姓人家,那是大户人家,属于啃老族,祖上的基业丰厚,所以也没有过过苦日子。
宝姓人家有一字名叫宝善镜,年仅十七,父亲身体不好。后来父亲的兄弟把祖业分光。宝善镜被撵了出去,子此过上了流浪的生活。
他才十七,虽饱读诗书却流浪在外,居无定所。只能拣外面的垃圾吃。
直到有一天,宝善镜由于天下起了大雨,加上肌饿不堪,终于昏倒在了一家人的门前。
这家人的门度很矮,很是特别。出来一个老太婆把宝善镜拖了进去。
等他醒来,周围很黑,四面墙上居然都挂着灯笼,而灯笼里面都是婴儿。宝善镜下了一跳。
老太婆长的很怪异,看样子像是在逢灯笼纸。宝善镜畏缩在墙角,那老太婆开口了,问他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声音粗嘎,像是从地狱出来的。
所谓屋漏偏遇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宝善镜就是这样的情况,他已经到了十分惨的地步。
那老太婆丢下手里的灯笼,然后走向他。宝善镜吓到了,不光是因为老太的外貌。还因为挂在墙上灯笼里的那些娃子。
宝善镜把老太婆当作了妖怪。这个屋子不仅阴森而且阴暗。要不是有暖炉抗寒会很冷。
老太婆从炉子上端出一碗药,那是药草熬出的。端到宝善镜的面前。
宝善镜看到碗里的药,他见老太婆对他笑笑,他犹豫再三还是喝了下去。没多久,老太又拿出些馒头之类的吃的给他,宝善镜吃完后觉得好多了,渐渐恢复了体力。
之后不管宝善镜怎么问老太婆,老太婆都不愿意说。
宝善镜在这里长久住下了,好心的老太婆收留了她,她平日就以做灯笼为生,虽然赚的不多,但是可以糊个温饱。
就在这样的日子中,宝善镜一下就在老太婆那里度过了两年的时间,已经十九岁了,东西也学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