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萧啸自出巨鹿后,经清河、东平、任城一路返程,不到半月,便回到东海兰陵。
却说萧啸刚到家拜见了母亲陈氏,便被其姐萧菲叫上了内堂,却见内堂书房内,萧陵、萧旻赫然在内,萧啸上前向其父行李完毕方才坐定。
萧旻说道:“近六年未见二弟,不想已长得这般高大了。只怕再过得两三年,就赶上我这个头了。”
萧菲说道:“我看二弟不仅是个头长得快,性子也沉稳了不少。倒越发像个小大人了。”萧啸一阵谦虚后,姊妹之间又是一阵寒暄之后。
萧陵方才说道,“你们几姊妹的闲话,稍后再说。阿旻先说说交州的情况。”
听得萧陵安排正事,萧菲等三姐弟方才停住闲话,端坐在侧。
却说萧陵大妻陈氏,生有长女萧菲、长子萧旻、次女萧依、次子萧啸四个子女,小妻李氏,育有萧铭、萧庆两子。
六年前,萧依时值十六岁,便嫁与朱?之子朱驰。
五年前,朱?任交州刺史,前往交州平叛,萧依、朱驰夫妇留在兰陵,倒是时年二十岁的萧旻带着“扎根发展,营造海运”的家族使命,带着家兵跟随朱?前往交州。
朱?达到交州不到一月,和南海郡太守孔芝联合平叛,迅速斩杀了匪首,逼降了五六万人。又用不到一月的时间,扫平交州各郡县余孽。
朝廷由此论功行赏,封朱?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
南海平叛之后,萧旻听从管家李乘建议,向朱?请留,带领一千家兵屯驻南海郡,尽得俘虏五六万,随即造屋留民,一面广垦田地,一面营造萧氏农场。
萧旻留驻南海后,兰陵族中来信,令其派人前往交州南面的日南郡寻求高产、早熟、耐旱的占城稻米。
寻到占城稻米良种之后,萧旻在南海大面普及耕种。
要知占城稻米一年两熟,甚至三熟,产量奇高,通过几年大面积推广,一举解决当地百姓口粮问题,最近两年已逐渐开始外运贩卖。
萧旻又广招船工,建造船坞,营造大型舟船,训练船员,最近两年的稻米外运,皆是沿海船运通达徐、青、冀、幽等各州之地。
萧旻立足南海郡后,结好当地各大豪族。两年前,迎娶了当地豪族,时任交州日南郡太守士赐之女士姝为妻,并将之立为大妻,原配王氏改立为小妻。
朱?任交州刺史一年后,便被征入朝任谏议大夫,朝廷又派遣丁宫前来接任刺史之位,所幸朱?余威尚在,萧家又蓄意结交丁宫,加之与南海太守孔芝素来交好,是以萧家在南海逐渐立稳脚跟。
萧旻与士姝成亲不到半年,便被南海太守孔芝举为孝廉。
三月之前,孔芝邀请萧旻赴宴,言道朝廷有意征孔芝入朝为官,一则希望得到萧家资助,二则有意举荐萧旻接任南海太守。
萧旻知晓兹事体大,一面表示将全力资助孔芝,一面又称仕途之事须得请示家族。
萧陵得知此事后,随即一纸书信召唤萧啸回兰陵,商议大计。
萧府之内,议事厅中。
萧啸听罢前因后果之后,略作沉吟,问道:“不知兰陵、南海各有家兵几数?”
萧菲接口道:“前些年按照‘身长八尺,托举百斤’为标准,择选家兵一千,平时均有操练。”
却说萧菲虽为女流,但自小被萧陵作男子养,颇有急公好义之行,为人处事果决干练,萧陵常使其帮助处理族中事务,渐成萧陵左膀右臂。萧陵不忍其远嫁,直至萧菲二十有二时,方才招赘了一名女婿。
自从萧啸试验出孵化鸡仔之后,萧陵便让萧菲负责孵化产业,萧菲钻心经营,努力拓展,将孵化产业做成萧家的支柱。
当年萧旻南下交州和萧依随夫家朱氏到洛阳后。萧菲更是一举将孵化产业和萧氏农场拓展到交州和司隶两州,为萧家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坊间由此传言萧家出了个“兰陵巴清”。
萧旻说道:“同样是按照‘身长八尺,托举百斤’的标准。如今族中在南海郡治所番禺有家兵三千,各县农场共有两千,合有五千之数。”
乱世立足,钱、粮、人,三者缺一不可。钱与粮,萧家已然解决,但缺人,却是个大问题。
交州地处偏远,当地土著尚未开化,汉民不多,当地越族暴动不断,社会不稳,民生凋敝,怎样吸引汉民前往落居才是最大问题。
萧啸说道:“两年前,大哥被举为孝廉,此时再被举荐为太守,合乎情理。父亲所虑者,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