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萧啸自董静小院步入大厅,大力、大勇等一行人早已收拾行装完毕,十几匹好马亦整装待发。
萧啸算算时辰,如若大信送信一切顺利,应该不到半个时辰就会赶回庄内,见众人把火把点得通明,便取过一支火把,走到庄院之外,就地踩灭火把,以柴炭为笔,在庄院大门留下“辩若活,静乃活,萧啸留”九个大字,正留字完毕,却听得寂静的夜空之中,一阵马蹄之声传来。
不多时,马蹄声由远至近,不过几息,便至庄院之外,大力、大勇上前迎去,却见来人却并非大信,反是此刻应在河北的大义,不由得惊喜交加,连忙带领上前拜见萧啸。大义拜毕,亦不多言,径向萧啸呈上一封书信。
萧啸亦未料到此时来者竟是大义,见其风尘仆仆,便令引进屋内歇脚饮水,稍后再行询话。
却说萧啸展开书信,一览之下,大喜不已。
原来此封书信,乃是张辽手笔。张辽于信中直陈绝对信任萧啸非是杀害丁原凶手,又言其在确认丁原被刺之后,思虑良久,认为应当遵从旧主募兵遗命,以全忠义之名,是以决定将所募之兵带回并州上党,交予张扬,而后只身前往徐州东海,寻投萧啸,还望接纳云云。
萧啸看罢张辽书信,暗暗感叹,还是硬性搭建的羁绊靠谱,否则张辽怎能选择自己。
不多时,大信亦顺利赶回,萧啸亦当即宣布改变行程,径回徐州东海。此时董静收拾停当,进了前厅,只见董静虽卸了女装,换成男子装束,却是唇红齿白,玉树临风,正是翩翩美少年,与萧啸之英锐刚毅大相径庭。
见董静进了前厅,萧啸目不斜视,问道:“你会不会骑马?”一个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萧兄大可放心。阿静自幼在北境长大,于骑术一道,颇有心得。”董静的正面回答让萧啸的确大为放心,不过也让萧啸老脸一红,若是董静不会骑马,说不定就要与董静共乘一骑,岂不是没事找事么。
萧啸轻咳一声,道声出发,十余骑自崔家庄鱼贯而出,径望徐州,向东而去。
却说萧啸一行趁夜赶路,又疾行一日,人困马乏,萧啸估摸着已离洛阳两三百余里,入夜时方才下令寻个就近的集镇住店落脚。
一路上萧啸格外留心董静,但董静却是言语极少,既不叫苦累,亦未有丝毫异常之举,不禁让萧啸刮目相看。
集镇之上颇为简陋的客栈,突然涌入十余名住客,竟连客房都不够,萧啸自然为董静匀了一间单人客房,自己与大力、大勇等人分配剩余客房去了,然而恰巧的是,董静的客房与萧啸紧邻,仅有一墙之隔而已。
萧啸虽觉巧合,却不以为意,夜间饭后,自入了客房,倒头便睡。是夜三更,萧啸忽闻隔壁有所响动,惊坐而起,屏气凝神静听,已然听辨出是房中人推门而出。
此刻推门而出之人,自是董静,她跟随疾行一夜一日,本已倦极,但知萧啸就住隔壁之后,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入眠,勉强入睡之后,却是一刻三醒,寝不成寐,便起身出了房门,想要静坐片刻,以求定心宁神。
萧啸见董静推门而出,当即悄无声息的跟了上去,只见董静出了客房,步入客栈内的凉亭,背靠阑干坐了。萧啸在暗处观望片刻,见董静久未有动作,料想其并无逃离之意,正欲返屋,却见董静头部微微一斜,便轻轻转身匍匐在了阑干之上,萧啸悄声走近,却见董静已然睡着了。
时已入秋,颇有凉意,萧啸便折返屋内,取床薄被为董静轻轻盖上,自己亦不再返屋,在旁坐而假寐,不意四更时分,一阵哭声传来,如泣如诉,在寂静如斯之夜清澈异常。萧啸闻声立时惊醒,听辨声源,应是客栈马厩之所传来,不多时,又传来一阵叫骂声,“晦气、晦气”“再这般鬼哭便赶将出去”之语断断续续传来,随后哭声渐沉,长夜归于宁静。
凉亭之内,只听萧啸轻声说道:“既然醒了,那便回屋吧。”
原来董静亦已醒来,只不过察觉萧啸在旁,便假装未醒,此时被萧啸点破,方才起身,面向萧啸微微一笑,道:“适才应是女子哭泣,听得悲切,似有冤屈,不若我们去瞧瞧吧。”说罢,还未待萧啸答应,便借着月光往马厩之所去了。
萧啸暗叹一声,还真是个爱管闲事的主,随后只得驱身跟上。
走近马厩,只见店小二掌个油灯端立在前,一名老妇靠坐在地,犹在轻声抽泣。店小二眼尖,见有人过来,忙掌灯虚眼一看,知是住客,又朝地上的妇人低声喝骂道:“都是你这个扫把星,把贵客的好梦都搅扰了。”说罢,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