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县府衙,正是张灯结彩,红绸高挂,因再过几日便要举行婚宴,萧啸便将县衙临时作为迎娶之地,虽是简陋,不过经过一番精心布置,倒也初俱氛围。
县城之外,萧啸正率众人静候远道而来的贵宾,不过此时已然等了三个时辰,眼见夕阳渐沉,伴在身侧戚铿又再嚷道:“这王匡好大的架子,从午时等到现在,还不出现,难道半路被山匪截杀了么?”原来萧啸等人在此等的竟然是河内太守王匡。
陈宫叹道:“待夕阳尽落,再返城不迟。这方才算是少帅对其礼数已尽。”
萧啸淡淡说道:“这王匡此来,代表了关东联军盟主袁绍,所谓狐假虎威,也该他得意。”说罢,看看夕阳余晖,大手一挥,正要调转马头回城。却见一簇人马自北而来,极目望去,车队前方竟然树有一面旌旗,旗帜之上大书一个“王”字。看样子,像是姗姗来迟的王匡。
过不多时,王字车队迎面而来,陈宫上前打个问询,方才确认来者正是自河内而来的王匡。
却见车驾之中,钻出一人,身高不足七尺,身宽体胖,面目和善,竟颇有些亲和力,只见那人溜下马车,面向萧啸众人打望,突然直向萧啸而去,道:“想必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少帅了。”
在旁的陈宫立时赞道:“大人真是眼光如炬,此正是鄙主萧啸。”而后,又向萧啸道:“主公,此乃袁盟主特使、河内太守王匡王大人。”
得了陈宫介绍,萧啸方才向王匡见礼。
王匡连忙回礼,口中不停,道:“劳烦少帅久候了。匡于路途之中,见景色宜人,不禁多处留恋,又因舟车劳顿,便在车驾之中午睡片刻,致使此时方至,害累少帅久等矣,罪过,罪过。”
众人听得王匡竟然当众自承在明知萧啸等候的情况下,于路上欣赏风景,甚至还睡午觉,甚是气恼。不知是王匡故意如此,还是诚心表示歉意。
而萧啸身后,张辽暗暗按住了正要有所动作的戚铿。却听萧啸不动声色,笑道:“王大人竟然有此雅致,早知如此,吾当百里相迎,为大人以做向导,引游胜景。”
王匡笑道:“少帅大婚在即,匡怎敢如此叨扰。”
萧啸又与其客套几句,将王匡及其一众人马接引进城。是夜,萧啸设宴款待王匡不提。
次日,孙坚自大谷关赶至梁县,袁术所遣代表阎象亦到梁县,一时之间,梁县热闹非凡。白日里,萧啸或迎宾客,或陪宾客四下游览,夜间,就于县衙之中,大摆夜宴,宾主觥筹交错,自是欢愉不提。
大婚前夜,夜宴之中,萧啸趁隙偷溜出席,径入董静闺房,却见一名女子正自陪着董静叙话。
见萧啸入内,那女子开口道:“你可算来了。”
萧啸听罢,笑道:“菲姐,我怎么可能不来。”
原来房中陪伴董静的女人,竟然是萧菲。
萧啸大婚,萧家自然要派人前来,不过兰陵距此,路途遥远,萧啸父母自然不能赶来,便让萧菲为代表,率人赶来梁县,为萧啸在梁县置办婚礼。不过待萧菲赶到梁县之时,婚礼一应物事皆被陈宫一手置办妥当,萧菲倒也捡了一个轻巧,不再操心,专只陪着即将大婚的董静。
“你来了,我便先出去了。”萧菲丢下一句话,走向屋外,正要关门,又补充道:“可别在这里待太久。”说罢,轻轻关上董静房门,径自去了。
萧菲离去,房间只余下萧啸、董静,二人对视良久,竟是无言。
良久之后,萧啸道:“此次随菲姐潜返兰陵,委屈你了。”
董静闻言,叹道:“静儿为何生为董家女?”
不理董静自问,萧啸道:“吾当尽力留存你父性命。”
董静又问道:“四郎,你说,父亲真的是祸乱苍生的罪魁祸首么?”
萧啸道:“天下乱象,早有预兆,非是一人一力所能促之,你父不过恰逢其会,若将他人与你父的位置互换,恐怕亦会如此。”
董静听罢萧啸劝慰之言,心头哀怨略减,又道:“那孙坚,真的可信么?如今四郎打算孤注一掷,真有十足把握么?”
萧啸听罢,道:“关东联军之中,若孙坚不可信,那便无人可信。”说罢,又道:“这世间,从来没有什么十足把握之事,不过我信事在人为。而且,我此前胜绩就摆在哪里,你多少还是要对我有所信心嘛。”
董静道:“对四郎,静儿历来信心百倍。可是,四郎此前行为处事,皆是处处留有余地,少有今次一般孤注一掷,断绝后路。所以我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