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功夫,大谷关被攻陷,落入孙坚、萧啸之手。
孙坚本想组织兵卒扑灭关内各处火势,却被萧啸拦住,原来关内各处着火之处,多为木质结构房屋,加之系火油为引,寻常扑灭不得。萧啸便令士卒将紧邻火势之处的房屋、建筑一一推到,以阻止火势蔓延,待着火之地火势燃尽,再行清理。
东方浮白,旭日东升。
大谷关内,处处残垣断壁,尸横遍地,孙、萧两家联军正自整点本部兵马,又遣人清理打扫战场。
戚铿在旁,见萧啸安排诸事,毫无进兵之意,不禁问道:“少帅,咱们今日还突不突袭洛阳叻?”
萧啸叹道:“如今之势,与昨日预想不同,暂且休整两日,看看董卓的反应。”说罢,又令道:“多派遣刺探,进入洛阳,散布大谷关被破,徐荣战死的消息。”
戚铿听罢,应声领命而去。
戚铿刚去,萧啸脑海之中传来系统小蜜的提示之音:“主人率军进行攻破大谷关之战,阳人城伏击之战,萧啸所率军阵,毙敌3725人,增加系统能量3725点。”
萧啸问道:“怎么才这点人?”
小蜜笑道:“孙坚所部将士的毙敌战果,可没有算在主人身上哦。”
萧啸道:“那阳人城下伏击战,我先一步率军前往广城作战,为何阳人城的杀俘人数要算在我头上,现在还害我背个杀俘的恶名。”
小蜜又笑道:“主人忘了。你率军前往广城之时,戚铿还在阳人城下率领孙家军作战呢。”
萧啸听罢,翻个白眼,没好气道:“你倒是算得精确。”
··· ···
洛阳皇宫,一阵急切的脚步声,搅动了黎明前的黑夜。
寝宫之内,正自酣睡的董卓被近侍太监轻轻摇醒,董卓怒目圆睁,正要喝骂。那太监却噗通一跪,颤颤巍巍道:“相国恕罪,郎中令李儒称有大谷关紧急军情禀告,此刻已在宫门之外等候相国召见。”
董卓一听李儒、大谷关、紧要军情几个关键词,立时消了适才怒气,一脚蹬开侧卧在旁的赤条嫔妃,光着身子坐了起来,那太监立时机灵服侍董卓穿起衣物,穿戴完毕。董卓方才屏退嫔妃、太监等人,传李儒入内。
李儒刚入宫内,董卓便问:“文优,大谷关有甚紧要军情?竟你要亲自来此?”
李儒沉声应道:“适才大谷关来人,称大谷关已被孙坚、萧啸联手攻破,徐荣正自奋力抵抗。还望相国立时发兵,救援大谷关。”
董卓惊问道:“萧啸不是早被袁术调回后方,昨日大婚么?怎地会突然和孙坚一起攻破大谷关。”说罢,忽地好像明白了什么,高声叫骂起来:“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亏得老子还送了静儿的陪嫁贺礼给他,想不到这萧破邪竟然在大婚当日,给我耍这种阴招。”
李儒道:“相国,当务之急,乃是发兵救援,以挽徐荣失关败军。还望相国早做定计。”
董卓虽是怒气未平,口中却道:“那便立即派吕布率领五千西凉精骑前去救援大谷关。”
董卓话音刚落,李儒便道:“吕布曾败于萧啸之手。”
董卓道:“文优的意思是,吕布前去依旧会败?”看着李儒点头,董卓又道:“那就派牛辅去大谷关。”
李儒道:“恐中郎将亦非萧啸敌手。”
见李儒对自己所提之人连番否决,颇有不耐,问道:“文优可有适合之人推荐?”
李儒道:“儒以为,此番求援,唯相国率军救援,可胜萧啸。”
听见李儒建议董卓亲自出马,董卓大惊,道:“非杂家亲出不可?”
李儒道:“大谷关距洛阳不过九十里,中途一马平川,再无阻拦,若大谷关一旦被占,袁术大军必定自南阳郡源源而来,我军焉能抵挡?如今大谷关新破,徐荣尚在争持,若我军去援及时,极有可能重夺此关。相国此前大胜河内王匡,此战携胜战之威,再次率军出征,三军必定士气高涨,威势如虹,极大助益我军战事。”说到此处,略又顿了一顿,道:“即便夺关不成,相国便毋须再回洛阳,可渡伊水,经函谷关,过渑池,西返长安。”
董卓笑道:“妙啊。洛阳现在是人丁无多,钱财无富,这洛阳,老子早就不想呆了。就算重夺大谷关,老子也打算顺势回长安去了。”
李儒道:“相国若返长安,沿路雄关、城池再派重兵把守,定保长安无虞。”
董卓笑道:“那是自然。”
未算胜,先算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