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折返后阵董卓身旁,问道:“义父何故鸣金,再过几个回合,吾定当斩下萧破邪狗头。”
董卓道:“今日吾儿已连斗三场,赢回颜面,不需夜战。况且天色已晚,待我军先行安营扎寨,明日再斗不迟。”
吕布听罢,躬身回应:“谨遵父亲大人教诲。”
随后董卓下令,后撤五里,寻地安营扎寨。
适才关下斗将,戚铿一锤砸翻了杨定,张辽使拖刀计斩杀了李蒙,威名大振,此后吕布出马,先后战败戚铿、张辽,替西凉军找回了颜面,随后又大战萧啸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吕布接连车轮大战三大敌将,虽然最后与萧啸战平,但其武力之高,已是显露无疑,西凉将士,无人不服。
此战之后,吕布稳坐西凉军中第一武将交椅。
见董卓大军后撤,孙坚立即派遣探马前往刺探,方知是后撤数里驻军,随后便相邀萧啸,商议下步行动。
未及多时,萧啸携戚铿、张辽前来,孙坚、程普、黄盖等将士自是对戚铿、张辽武艺大加称赞一番。
张辽自是谦逊一番,并不多言。戚铿却是嘿嘿一笑,道:“我还差了些,倒是张哥厉害,把那李蒙给杀了。”说罢,却忽又叹道:“可惜还是那吕布厉害,把咱俩都打败了。”
萧啸道:“吕布虽然人品有碍,但一身武艺,确实非凡。吾亦有所不及。”众人见今日与吕布战至平手的萧啸都这般说辞,不禁一阵沉默。
孙坚却笑道:“贤侄谦虚了,若再过数年,我相信吕布定非你敌手。”说罢,问道:“如今董卓大军后撤,已安营扎寨,正觊觎重夺此关,不知贤侄有何应对之策?”
萧啸不答反问,笑道:“伯父可知今日我等为何能与吕布在关下斗将?”
孙坚道:“阵前斗将,皆为胜战而来,籍此提振士气尔。”
萧啸道:“伯父所言甚是。董卓率军而来,是为复夺大谷关而来,但其大军杀到,却不急于攻关,反而放任我等关下斗将,岂不是白白浪费时机。要知我等新得大谷关不过半日,此时可谓立足未稳,若董卓大军立时攻关,胜负亦未可知。”
此言一出,众人大呼有理,纷纷揣测,董卓为何放掉这宝贵的夺关时机,难道董卓是傻了么?百思未得其果,不禁眼望萧啸,静听后语。
见众人期盼的眼神,萧啸笑道:“若我所料不差,董卓并不想重夺此关。”此语一出,惊呆众人。
这萧啸也太能胡猜了。董卓不想夺关?那为何还要亲自率领大军而来?这不是有毛病么?
孙坚道:“贤侄恐是说笑了。若说董卓今日未曾亲至,不想夺关之言,还有几分可信。可如今董卓亲率大军及其心腹将士而来,可谓精锐尽出,焉有不想夺关之理?”一语问出了众人所疑。
萧啸赞道:“伯父当真高明,一语道破其中关节。”
众人被萧啸莫名其妙点赞孙坚的言语搞得云里雾里,什么高明,什么道破其中关节,孙坚到底说了什么?
孙坚疑惑问道:“贤侄可否说开些?”
萧啸道:“伯父所言‘精锐尽出’,便是董卓不想夺关的力证之一。”见众人还是不明其意,只得又道:“既然董卓携带心腹将士尽出,那洛阳是何人防守?还有几分兵力?”
洛阳,洛阳的兵力。
念及此处,众人猛的恍然大悟,几乎同时想到一个场景:洛阳空虚。再联想到今日下午董卓故意遣人于关下斗将,又主动后撤数里安营扎寨。
众人不由得心潮澎湃,面露喜色,就连议事堂内的空气,都热了几分。
只听孙坚略带颤抖的声音问道:“贤侄此言是否当真。”
萧啸笑道:“姑且猜测而已。”
简单一句话,将众人似火的热情给浇灭得一干二净。
在旁的黄盖再也忍耐不住,道:“好少帅,能不能别玩了?”
萧啸朗声一笑,道:“黄将军莫急。若要证实我的猜测,只须我等在关上固守三日即可。我可断言,这三日,董卓必不会派遣西凉军大举攻关,说不定只会在关下叫阵斗将而已。”
孙坚道:“我军固守三日,并无所损,此言可行。”
萧啸道:“正是。而且三日之后,宛城理应收到伯父送出的夺关捷报,袁将军当会派兵增援,若那时董卓仍在关下,伯父兵力已增,足可扫平董卓,而后一举进驻洛阳,大事成矣。”
孙坚满怀期望,道:“三日之后,但如贤侄所言。”
次日上午,吕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