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正月,徐州兰陵,萧家萧啸大婚,同日迎娶两女。
徐州各郡要员、豪族皆来道贺,徐州州牧陶谦亦亲自前来出席,场面热闹非凡。在一众贺礼之中,有两份贺信,让萧啸颇觉意外。
一封,是扬州会稽太守王朗所赠贺信,信中除了祝贺萧啸成婚大喜之外,便是再度请求萧啸及时带兵前往会稽剿平山匪,言词恳恳。这封信,虽然意外,但在情理之中。
但是另一封,却大不寻常,乃是陶谦所带来——刘备的贺信。
刘备信中所言,大意分为四层,首先是攀结关系,共叙与萧啸同为卢植之徒的同门之谊。其次赞颂萧啸举义讨董之功,再次以俗务缠身为由,为不能前来恭贺萧啸大婚和当面观礼表示歉意。最后是表明其在师兄公孙瓒手下颇有战功,被封为平原令,但领地广受战乱,物资匮乏,想请萧啸援助一批钱粮物资。
萧家内院,胡昭、周瑜、张辽、管亥一一阅罢刘备来信,表情各不相同。
“这刘备以为自己是谁啊?当主公的钱粮都是大风刮来的?张口就是伸手要。”管亥气呼呼道。
“这刘备曾在黄巾之乱时,起义兵平乱,算得豪杰之士,不过却获罪上司,被贬官外放。想不到去了公孙瓒手下。”张辽缓缓说道。
“刘玄德这样的人物,终究是不甘平凡。”萧啸淡淡笑道。
“刘玄德当真是大哥同门?”周瑜问道。
“刘玄德的确在卢师之处求学,但与我并未同窗,更未曾谋面。”萧啸道。
“若是如此,的确需要斟酌一番。”周瑜陷入沉思。
见周瑜轻皱剑眉,萧啸微微一笑,转向未发一言胡昭,道:“还未请教孔明先生高见。”
胡昭向萧啸微微一礼,道:“此信,乃是陶谦亲手转呈主公。”
“正是。”萧啸不假思索回应之后,却见胡昭嘴角微扬,却未接话,不由转而沉思,恍然之间,想通其中关节,亦不禁嘴角上扬,与胡昭相笑对视。
管亥见胡昭与萧啸相视而笑,又不言语,不由急道:“孔明先生,你莫笑,倒是说啊。急死我了。”
周瑜知道萧啸、胡昭已然达成了某种默契的共识,不由有些憋气,忙定下心神思索,不到片刻,灵光一闪,似有所悟,不由朗声一笑,道:“管将军莫急,瑜来为你解答。”
得了周瑜回应,管亥有似抓住救命稻草,忙道:“小公瑾先生快讲,快讲。”
管亥未曾读书识字,对读书的世家子弟素来尊崇,加之周瑜现时身为萧啸结拜义弟,与周瑜见面之初便尊其为公瑾先生。周瑜初时以己未及弱冠之由,推辞先生之称呼。哪知管亥听罢周瑜的推脱之词后,便愣愣的加了个“小”字,“小公瑾先生”的名号就此诞生。
周瑜不理管亥,看看众人,好整以暇,道:“刘备要的这钱,看样子大哥是送定了。”
管亥一听,急道:“为啥要送定了?”
周瑜道:“管将军,你想想。若是寻常人把这信送来,我们大可推说不知或难辨真假,拒绝刘备。但这信是陶谦亲手给大哥的,这其中的份量和寓意就与寻常人等完全不一样了。”
管亥道:“陶老儿给的又怎么样?我们不给,难道他刘备还要来抢不成,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县令而已,公子可是国相,官职比他大。”
周瑜道:“管将军说中的了其中一点。刘备不过一个县令,却穿州过郡,向身为国相的大哥求援钱粮,这种跨阶、长距离的求援本来就不同寻常。况且,刘备此刻又非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就更加诡异。”说罢,微微一顿,道:“这看似刘备的钱粮求援信,却实是陶谦的试探。”
听到此处,萧啸、胡昭对周瑜的分析能力不禁暗自点头。
徐州六郡,目前的萧啸已然掌握了东海、东莞两郡,陈登虽然明面上是陶谦的人,但是实已效忠萧啸,加之此前与萧啸同去曲阿,走得极近,想必已被陶谦所忌。
萧啸自退出关东联军,离开洛阳返回徐州,不过半年,已然实际掌控三郡,地盘扩张太快,加之萧啸在讨伐董卓之时每战皆胜的威名,慕名前往徐州投效者甚众,辅之以萧家钱粮无算的财力,焉能让陶谦不忌?
萧啸笑道:“三弟所言甚是,不知有何应对之法?”
周瑜道:“应对此事,弟有上中下三策,供大哥参详。”
“其一,对刘备求援钱粮之信,只接不做,装聋作哑,毕竟伸手要钱粮的是刘备,不是陶谦,想必陶谦即便知晓此等结果,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