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袁绍府内。
看着左右两边吵吵不休的文武,袁绍大感头疼。
日前,从青州带回来的确切消息,大将文丑在乐安城外战死。
颜良与文丑情同手足,在得知此消息后,立即向袁绍请命率军出战青州,要为文丑报仇。
颜良请战,袁谭立即附和,表示支持。
当然,袁谭一脉的辛评、郭图等文臣谋士,自是追随袁谭附议。
只因此前袁绍曾向朝廷表奏长子袁谭为青州牧,而袁谭最终在萧啸与公孙瓒的联手之下,败退出了青州。
而公孙瓒死后,萧啸更是独占青州。
袁谭对此怀恨在心,无时无刻不想重夺青州。
此前袁绍收到郭汜秘信,约定东西出兵,夹攻萧啸之时,袁谭就第一个向袁绍请战,要想出兵青州,但却被袁绍压了下来。
当然,袁绍幼子袁尚亦有不少拥趸,谋士逢纪、审配等人更是力荐袁尚带兵出征青州。
一时间,袁谭的“长子派”与袁尚的“幼子派”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幼子派说青州乃是袁谭伤心故地,不可再派“长公子”前去重蹈覆辙。
长子派则说袁尚未历战事,不可轻易将千万将士性命相托。
一连争论数日,未有定论。
最后,袁绍接受了谋士许攸的建议,力排众议,派遣曹昂率军攻伐青州,文丑于后督战。
此举,袁绍对袁谭、袁尚两不相用,自是没了对任意一方偏颇相帮的口实,又让军中名将文丑出场督战,直接让“长子派”与“幼子派”统统闭嘴。
曹昂集团虽对又被袁绍当做“马前卒”心有不满,但能率军离开河北,重回青、兖之地之举倒是甘之如饴。
是以曹昂当即率领夏侯惇、曹仁、曹洪、曹休、典韦、刘晔等一干心腹文武及本部兵马出征。
因为胡昭、于禁早已清空靠近黄河附近各县城镇,是以曹昂大军南渡黄河之后,攻伐一路顺畅,占领了不少地盘,捷报亦是飞传冀州。
袁绍对此大为高兴,对曹昂接连去信表扬。
不过不久之后,却有河北兵突然逃回冀州,言说曹昂攻打乐安大败,河北名将文丑更被“白阎罗”赵云刺死。
袁绍听罢此消息,先是惊疑不定,直至逃回河北的败兵多达百人,供述一致,方才完全相信。
恰在此时,得知文丑身死的颜良,直奔袁绍府门,请战领兵出战青州,为文丑报仇。
获知此消息不慢的“长子派”、“幼子派”几乎同时登门,向袁绍请战。
当日,颜良、袁谭、袁尚等三方人马在袁绍身边吵得不可开交。
袁绍被吵得心烦意乱,最后下令即日起为文丑操办丧事,报仇征伐之事,七日之后再行商议。
无论如何,死者为大。
颜良、袁谭、袁尚三方在袁绍面前,当即纷纷闭嘴。
七日之后,文丑丧事操办完毕。
颜良、袁谭、袁尚三方再次相聚。
不过此时又有新的消息从青州传来。曹昂率军攻下乐安,逼得于禁退守临淄,请求河北派兵驻守已经攻下的青州各地。
所以,现在的情势,与之前出兵青州和为文丑报仇又有不同。
“主公新得青州大片土地,正需治理,显甫公子德才兼备,正可前往统领。”幼子派谋士审配为己主袁尚向袁绍拉票。
“显甫公子自是德才兼备,不过未经战事,经验尚浅……”长子派谋士郭图说道。
“公则,显甫公子是去治理已被攻下的青州之地,又不是去带兵打仗,如今你还以这样的理由来讲,不怕被人笑掉大牙。”幼子派的另一位谋士逢纪反驳道。
“青州现时不是战火之地么?若是派遣一名不懂战事之人前往青州主政,岂不是坏了主公的千秋大业,你逢纪担待得起么?”长子派的另一位谋士辛评厉声问向逢纪。
听罢此言,逢纪一时无言反驳,袁谭、郭图、辛评等人一脸得意。
“此言差矣。任何人的经验都是从零开始积累的,若是不给机会锻炼,显思公子恐怕也不能有今天如此丰富的军事经验吧。”
片刻之后,审配抛出这一论调,袁尚、逢纪等人纷纷眉毛上扬,而袁谭、郭图、辛评等人一时沉默。
郭图、辛评还待出言争论,颜良却已开口:“主公,不如我先率一军充作先锋,先入青州征战。”
颜良不想再听袁谭、袁尚两派喋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