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祭祀,那么那个存在才会无比衰弱。到了秦代的时候,那位始皇帝一定是意识到了什么,铸就了兵马俑大军准备给那位存在最后一击。
无论成功与否,至少阿曼达没从后来的两千多年历史里,看出来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就好像先秦时期的那段蒙昧血腥的经历,断绝在了秦代一样。
所以那个存在,如今还活着吗?
阿曼达收拢心神,要去搜集更多的图书来判断欧米伽推测出来的情报。
如果始皇帝的兵符是重点,那支军队也许并没有彻底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个存在还活着,没有被讨伐。
学院藏书馆的人很配合阿曼达的要求,专门找来关于三十三天早期的历史类别的著作,还有几个当年去三十三天出差,参加过联合考古的教授也被清了过来。
学院的考古教授总是满世界跑,因为美洲一南一北疆域最大的两个国家,呃,历史浅薄,朝地里面一挖就都是原本当地土著的东西了。
“戌嗣子鼎,纣王时期的一座墓葬内出土的青铜器。一共三层,内有陪葬者七十二人,从幼童到四十岁的‘老人’都有发现。最高层的死者是墓主人戌嗣子,呃,不过是在坑内被杀死的。所有的陪葬者都是其家族子弟,死前都有当时的货币等价物和玉石等陪葬。”
一位教授指挥着叉车停下,里面是一尊大鼎,上面刻着某年某日,商王赏赐戌嗣子家族的先祖的事情。记载这件事情的鼎就被作为家族传承的宝物,挖出来之后被学院仿造了一尊。
“其实本来应该把真货带回来的,但是那帮三十三天的人太犟了,还特别能喝酒,把我们几个都给灌醉了。等我们醒来的时候,东西已经被保护起来了。”那位教授面色有些不甘,阿曼达面无表情,内心呵呵了几下,专心汇总着各项资料。
纣王要废除人祭,反而祭祀了一个中层贵族。
周要保持祖制,结果周公抹除了人祭的所有记录。
还真是有趣。
当时的验尸报告写的很清楚,这个贵族一家都是被现杀现埋的,家主戌嗣子最后一个处死,所有的尸体按照规定的顺序摆放在对应的层数。
每一层地表都有赤砂铺垫,各种祭祀用的礼器摆放。负责摆放尸体位置的处刑者已经务必熟练,没有留下多余的死后拖行的痕迹,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这个祭祀。
呵,商已经要拿中层贵族开刀了,各地诸侯不反才怪。
说不定周说的遵守祖制,指的是奴隶和平民可以随便献祭,但是他们这些贵族鼎食之家,就不要下手了。
不过周取代商之后,周公一定是发现了什么不对劲,自此抹除了人祭的记录,死后陪葬活人就成了单纯的一种习俗,随着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土地拓荒的需求,被废除。
所以最早是商朝末年那段时间,不管是商王朝还是周王朝,都意识到了活人祭祀对应的那个存在出现了问题。商王朝可能发现用了许久的活人祭祀得到的赐福出现了问题,不能再借助这种力量压制各地的诸侯。
周王朝取而代后,一定是继承了商代的祭祀知识,只是周公阅读甚至是尝试了这些知识之后,察觉到了问题所在,禁止了活人祭祀。
其他诸侯们不知道这个秘密,只是习惯把活人给贵族死者埋葬,并不会采用祭祀的方式,因此衰弱了那个存在。
一直到了春秋时期,夫子推崇周礼,也意识到了不采用祭祀的方式,但依然会有活人被陪葬,可能间接维持着那个存在的力量,只有彻底抛弃活人陪葬的制度,才能抹杀那个存在。
不过夫子显然没有把这件事情说出来,春秋战国时期本来就是周朝衰弱的时期,各地诸侯国纷纷称霸争雄。如果让他们知道了活人祭祀可以和某个存在沟通,甚至得到镇压天下的力量,活人祭祀也一定会重新兴起。
所以夫子只是在合适的时间提了一些意见,避免谈及那个存在。
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一直到了战国末期,始皇帝不知道从何知道了那个存在。秦国五代国君为了兴盛准备良多,搜罗的方士炼气士也有不少,总会有那么一两个足够聪明的,告诉秦国君主,有一种活人祭祀的力量能够帮助秦国镇压天下。
那么秦统一之前死的人最多的事情是,白起坑杀赵军。
阿曼达挑了挑眉,不应该啊,当时秦国发展的势力统一六国只是时间问题,根本不用借助活人祭祀的力量。
继续推断,始皇帝统一之后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