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赵翰林受到的冷遇,陈腾飞则在三皇子那里得到了热情的招待。三皇子还未开府,陈腾飞就直接来到三皇子住的宫殿。三皇子直接在宫门口迎接他,让陈腾飞颇有些受宠若惊。
三皇子将陈腾飞迎接到自己的书房上座,真诚的说:“陈翰林今科的文章我拜读过好几遍,真可谓是高瓯建翎,妙笔生花啊!佩服佩服!”
陈翰林听三皇子这么说,尽管很自得(他也觉得自己今科的那片文章实乃难得的佳作),但依然谦虚道:“过奖过奖了!臣只是当时恰好灵感乍现罢了!”
三皇子拿出一篇文章,递给陈腾飞:“不怕陈翰林笑话,我平时特别爱好文学,私下也就这个题目写了一篇文章,请陈翰林斧正!”
陈腾飞没有想到三皇子不是“叶公好龙”式的爱好文学,人家还真/枪/真/刀的“实操”。他接过文章仔细看了起来,公允的说:三皇子的文章略显稚嫩,但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份,陈腾飞觉着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了。
他赞到:“以前只是听说三殿下爱好文学,没想到殿下的文学造诣竟然颇深,臣深感意外,殿下,请看,这篇文章……”陈腾飞就着文章指点江山起来,三皇子听陈腾飞的意见中肯且有见地,尤其是他的修改建议,直接把自己的文章提高了好几个档次,深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俩人愉快的探讨起来,中午,大有收获三皇子真挚的邀请陈腾飞吃了一顿定制的御宴。
苏子玉按照语嫣的建议穿了一套淡蓝紫色的衣服,腰间的隔带上坠了一块玉环,显得既稳重又飘逸。四皇子在小花园子里接待了苏子玉,花园里还有一个不速之客——裴铮。
裴铮老早就进宫了,还振振有词:“四哥,我可不是为了什么苏子玉而来的噢,我一到休沐都来找你,这你是知道了,我不找四哥也没地儿去呀!”四皇子也懒得戳穿他的言不由衷,爱看就看呗,苏子玉又不是大家闺秀,不让人看。所以,苏子玉来时,就见到四殿下和一个年青人在小池塘边喂鱼。
四皇子迎上来两步说:“苏翰林,我看今天天气不错,不如我们就在这院子里坐坐吧,这里比屋子里透气!”
苏子玉一行礼:“臣但凭殿下吩咐!”
“这位是威北候府的裴铮,我自小的伴读,听说我今天见苏翰林,就想一睹探花郎的风采!”四皇子指着裴铮介绍到。
“裴公子!”
“苏翰林!”
早在苏子玉一进院子的时候,裴铮就暗暗打量苏子玉了,见他人生玉树临风,行为举止也一派落落大方,心中暗道:没想到那个牙尖嘴利的臭丫头的眼光倒是不错!
苏子玉也感觉到了裴铮的打量,正奇怪裴铮怎么对自己格外关注,闻言便明白了,心中暗暗好笑:这裴公子也是个小孩儿心性,怎么像个小娘子似的对探花好奇!
三人坐好,四皇子说:“听闻苏翰林中举之后就随着柳夫子四处游历了,苏翰林都到过什么地方啊?”
“柳夫子带着臣与表弟从天津卫坐船到了齐州,然后从陆路穿过中原路,到了鄂北路,再穿到黔南路,最后到了南京路的松江府,然后从松江府一路坐船从海上再到天津卫再回的京城。”苏子玉答到。
“那你们走的不少,都转了小半个宁熙朝了!我上次去松江府差不多也是走的这个路线,这沿途的风景真是让我至今难忘啊!”四皇子感概到。
“殿下所言极是,从前在游记上看到的山山水水到眼前时,方知笔墨之穷……”
俩人就着一路的风土人情聊的热火朝天:什么地方的风景有特色啊,什么地方的小吃味美啊,什么地方的民风淳朴啊,什么地方的百姓彪悍啊……
他俩说的津津有味,裴铮却听的只想瞌睡:有啥好说的,左不过就是些吃啊喝啊名胜啊古迹啊的,真是无聊!
“说到松江府,我觉得真是不错,那里不仅能够领略海外的风情,连百姓也比京城的更热情!”四皇子想到他的“苹果姑娘”,热情的赞美松江府。
裴铮撇撇嘴,什么百姓热情,是“苹果姑娘”热情吧!你不就是看赵姑娘的面子才格外看松江府顺眼的嘛!
“那可不是,臣去看了那次放生大会留下的莲花池,现在那莲花池已是金山寺一景了,每逢节日,人们都去放生,当地的百姓至今还对那次放生大会津津乐道呢!松江府确实是个好地方!”想到嫣儿就是在那儿长大的和香姨娘那一大桌子的好菜,苏子玉特别赞同四皇子的观点。
裴铮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把话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