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师见此情状,二话没说,欲纵跃崖下采摘大桃,众弟子一拥而上,拦住师傅,只有王长、赵升二弟子,木然不动,黙然不语。谁知众弟子未阻拦住,张天师分开众人,朝桃树方向一跃而下,众弟子齐站崖边,俯身下瞰,却不见师傅踪影,一时惊骇悲啼,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失望而归。
一日,在北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诉他说:“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黄帝九鼎丹书》,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遂赴云锦山(即龙虎山),精思修炼,而得分形散影之术。
又一日夜半似醒似梦之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降,对张道陵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卦衣、方裙、朱履等。以千日为期,约会于阆苑。
张道陵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能集三万六千神灵、千二百之官君,以供驱使。他随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经,立十绝灵幡,鸣钟叩磬,布龙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鬼帅同声哀求,尽被折服,表示再不敢虐民。张道陵乃收八部鬼神,降伏六天魔王,群妖乃灭表绝迹。他则遂与弟子王长、赵升往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卜居其地继续修炼。
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来告道:“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灭鬼过多,未免杀气秽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须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于上清八景宫中。”于是道陵乃偕弟子王长、赵升复往今四川省苍溪县境的云台山,精修二十余年。
永寿元年正月,据说太上老君与众真复降,为张道陵说:“北斗延生真经”及“三八谢罪法忏”。永寿二年春,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盟五岳四渎,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狱。定三十会真坛与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处明阳、鬼处幽阴,各治设祭酒与男官、妇官,以赞玄化。其时,道教始有正规教团组织。 张道陵率弟子复游各地,斩妖巷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据称,功成后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
张角,东汉时期冀州巨鹿(今河北宁普)人他最初出现在农民大众面前,是一个 善道教化 的 大贤良师.约在东汉灵帝建宁年间(公元168- 171年),张角开始其布道传教活动。他通过为人符咒治病的方式广泛地在社会上活动,大收徒众,发展力量,扩大影响。
初,巨鹿张角自称' 大贤良师' ,奉事黄老道,畜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咒说以疗病,病者颇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连结郡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 张角主要是以符水、符咒为人治病,同时还广招弟子,派遣弟子八人奔赴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此外,张角对道徒所宣传的教义中,溶合了《太平经》和黄老道的思想。
张角信奉《太平经》,他把自己创立的道教组织命名为 太平道 ,就是直接来源于《太平经》。所谓太平道,即 行太平之前 之义,因为 太平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 。张角自称 大贤良师 ,亦来源于《太平经》。卷九十: 今行逢千斤之金,万双之璧,不若得明师乎· 学而不得明师,知何从得发乎·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乎· 卷九十八: 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2。张角把自己称之为 大贤良师 ,实际上是把自己看成是太平道的先知先贤,目的就是要行大顺之道,以教救世赈民,实现天下太平。
张角传道的主要法术,是教人 叩头思过 ,以符水治病。这 叩头思过 ,也来源于《太平经》。在张角看来, 天以至道为行,地以至德为家,共以生万物,无所匿,无所私 。人之过,是违天犯过所致,要治病,就得 跪拜首过 ,跪拜首过的方法是 常以除日于旷野四达道上四面谢,叩头各五行,先上视天,回下叩头于地。……解子过于天地也。后有过者,皆像子也 。天是看得见人间行为,听得懂人间语言的,向天地跪拜,就是请求天神地只宽恕自己,解除自己的罪过与痛苦, 所以当于旷野者,当于鲜明地;所以四达道上者,道者主通事;所以四达者,当付于四时。天之使气也,且为子上通于天也。四时者,仁而生成,且解子过于天地也 。符水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