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乌攸的处理方式是:对于探子,要好好地呵护起来,要吊着她们,让她们感觉自己触碰到了什么,实际上什么都没触碰到,让她们有点儿奔头,一直往前奔,这样既不会打草惊蛇,也能够麻痹她们背后的那些个别有用心的人,最后,等到她们羽翼刚刚长出来的时候,再咔嚓一声,干脆利落地剪掉。
所以,乌攸此番安排心思缜密的墨兰留下来,是兼顾着看院子和照看那俩小探子的任务的。
当然,乌攸选择带小丫鬟灯笼去,还有另一层原因。
那个原因是……
☆、第七十四节 昨夜吃多了而已
那个原因是,灯笼是个纯粹的天然呆。
不仅是天然呆,还是个呆到深处自然黑的主儿。
换用个更通俗易懂的*,她极其擅长用她的一派天真,把人噎得直翻白眼,而且在呛完人之后,偏偏叫人看着她那张天真无邪一看就没有坏心眼的脸就觉得无法动怒,只能干忍着,直到憋出内伤来。
灯笼初来的时候,不显山不露水,只一心一意地侍弄花草,等到和院里的人混熟了,她开口讲话的次数才多了些。
她天真娇憨,又老实勤快,很快博得了包括蔡婆子在内的全部中老年妇女的喜爱,乌攸也蛮喜欢她的性格,渐渐和她熟了起来。
但熟了之后,后遗症便随之而来。
灯笼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一旦发表意见的话,认真到让人想打她。
就记得在几天前,乌攸在后花园闲逛,在湖边偶尔听到了几声蛙鸣,不由地难得文青了一把,浮想联翩着些什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后来,为了秀一下自己的文艺范儿,乌攸就对着跟自己出来的灯笼无比骚包地感叹了一句:
“没想到这么早蛙就叫了,不知道到了夏天,这里会不会有蛙鼓声呢?那样的话,一定很悦耳吧?”
没想到,灯笼睁着一双天真的大眼睛,说:
“姨娘,那有可能是蛤蟆。”
“……”
乌攸满腔的诗情画意顿时被一串从脑海中欢快地跳跃过去的蛤蟆打断了。
为了维护自己身为姨娘的尊严,乌攸垂死挣扎了一句:
“青蛙和蛤蟆……也差不多……”
她的这句话,换来了灯笼更加认真的纠正:
“不一样的,姨娘。奴婢以前家里养过鱼,鱼塘里也有蛤蟆……”
接下来的五分钟里,灯笼为乌攸好好科普了什么叫蛤蟆什么叫青蛙,恨不得把这两样东西解剖了放到乌攸面前,叫她看看的确是不一样的。以至于在之后的几天,乌攸总觉得脑瓜仁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只蛤蟆,没事儿干就拉歌玩儿。
乌攸作为她的新主人。都被她噎过好几次,在事后,她也派出了林回今,试图检验一下这丫头是装的天真还是真的天真。
一番考证后,乌攸无奈地承认,这世界上真的存在着灯笼这样的天然黑。
所以,这回她带灯笼过去,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想要让灯笼帮自己说些不适合自己说出口的话,毕竟蜀葵也不是个很会吵架的人,有一个属性为天然黑的菇凉陪在身边。既可以培养培养主仆感情。也可以顺带御敌。
乌攸可没有天真到认为陈姨娘请她去连翘院是想和她交好。这姑娘在当丫鬟的时候眼睛就是长在天灵盖上的,估计绝不会屑于和自己这样出身的人为伍。
她叫乌攸去连翘院陪她住,目的大概有两个。
一个,就是为自己拉一个垫背的。万一她出了点儿什么事,还能攀扯上一个,陪着她一起倒霉。
另外一个,就是想分掉她的宠爱。
她怀了孕,不能和安荣禹做羞羞的事儿,但也不能便宜了乌攸吧。
试想想,两个女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安荣禹肯定常来,要是他往乌攸的房里头一钻。陈姨娘那边就腿疼肚子疼腰疼什么的闹将起来,安荣禹是去还是不去?光这一条就够恶心人的了。
综上所述,乌攸不认为自己这回去能讨到什么好,她的最低要求是和陈姨娘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就行,并不打算和她上演什么姐妹情深的戏码。
在乌攸看来。陈姨娘可以尽管嚣张下去,跋扈下去,耀武扬威下去,她飞得越高,跌下来的时候越凄惨。所谓捧杀即是如此。
她才刚刚怀孕呢,就知道在大庭广众下嘲讽过去的主人,如此锋芒毕露,吃相未免太难看了些。
说到祝姨娘,乌攸不想发表太多的看法,这俩人都是一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