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皆在方寸间,即使你有心滋事,也找不出她半点错处。
没有献媚之姿,没有讨巧之态,从哪种角度看,均是心旷神怡。
飘忽间,皇帝不由回想起两人独处时她展现的小女人情态。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一泓秋水盈盈,好似会勾魂。
原来,她的别样风情,只为他一人绽放。皇帝的大男人虚荣心,瞬间得到极大满足。
众妃则是反应各异,有好奇,有看乐子,有欣赏,有嫉妒。均是睁大了眼,端看乔嫣然如何表现。
若问乔嫣然此时感触,唯有六个字,该死的见鬼了。再加五个字,有完没完啊。
她这身份还没转型呢,贵妃就跟她杠上了。以为她是打不死的蟑螂,抗压抗摔能力超强,怎么踩都死不了。
乔嫣然纵有千般情绪,现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把读书时背过的诗词过一遍,找篇靠谱的。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是乔嫣然最喜欢的一首词,声情并茂朗诵完,自己也被里头的伤情憾爱带进去。
德妃最先哼笑出声,“论平仄,论对仗,这应该称不上诗吧。此等大作,臣妾倒是头一次听闻。”
“这诗,对仗不工整,平仄不押韵,但胜在意境。韵律美,形欠佳,倒是无妨。”
淑妃难得插嘴帮人讲话,皇后忍不住多看她两眼。
“是啊,臣妾听着也觉不错。莫莫莫,错错错,愣是有点意思。”
柳贵嫔得乔嫣然建议,送的礼物令太后满意。如今出来帮忙说句话,很简单的一件事,却能还了人情,何乐而不为。
“奴婢才疏学浅,摆弄些杂事尚可,论起真本事,却没有拿得出手的。粗劣小作,望皇上海涵。”
乔嫣然十分识趣的贬低自己,宫女不能自我感觉太好,尤其在妃嫔面前,宜先韬光养晦。
可是,她很想大吼一声。这是名家大作,你们懂不懂,懂不懂。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不懂还要假装很懂。
禹朝以诗的工整压韵为佳作,鲜少有人欣赏词的错落意境美。
唐诗宋词,乔嫣然更喜欢宋词。
摆脱了唐诗固定框架的束缚,形式更为灵活,表达的意境更为深刻。
可惜,只有淑妃懂得欣赏。至于柳贵嫔,怕是似懂非懂,出声相帮估计是为还她人情。
然,这宫中最大的老板却是保持沉默。
乔嫣然螓首低垂,无法细看皇帝神态,因而无从揣测他此时的心情。
皇帝的情绪,才是她最应该关注的。
“乔风仪的标新立异令朕刮目,明明一个柔弱小女子,却总能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只是这离愁别绪,终是悲了些。”
皇帝执杯饮尽花茶,侧首同皇后闲谈,双手交叠在胸前,摩挲着指上的玉扳指,微微眯眼轻笑。
皇帝满意的,皇后纵使再不满意,也得装作喜欢的样子。
“乔风仪是个玲珑人,留在太后身边服侍,如鱼得水最合适不过。”
皇后夸赞下人也要封死后路,乔嫣然喟叹,心眼够小。
瑜贵妃却是遗憾感叹,“本宫倒觉得,乔风仪这样的容貌品性,做个女官太可惜。”
瑜贵妃望着乔嫣然的眼神中满是婉惜,眼角却偷觑皇帝,观察皇帝反应。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一语双关,其中态度甚难辩。
皇帝只此一句作结,便叫乔嫣然退下。摆驾前特意召了和修仪上前,关切体恤日常。
和修仪有个好哥哥,此次状元及第,风光正盛。
皇帝改善律法施行新政,正是用人之际,对这样的青年才俊,重用提拔自是必然。
前朝和后宫的联系,左不过你家兴盛助你受宠,或是以你得宠来耀门楣。究竟是前者作用更大,还是后者,全在于皇帝的态度。
帝心难测,这些更难判定。
或许是和修仪位分低,皇帝明里表示关怀,却未有实际举动,慰问两三句就让她退下。
皇帝环顾众人,正要发话撤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