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丘吉尔二战回忆录 > 分章完结阅读23

分章完结阅读23

他的运输车辆和炮队。niyuedu.com日本人并没有对我方向北撤退的部队施加压力,因为他们经过这次激战,遭到了不少伤亡,而且,是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后,需要整顿一下。

缅甸师从从容容打了一场掩护战,回到东吁,同时第十七师和装甲旅也渐渐开到了卑谬。

※        ※         ※

从上缅甸将陆军营救出来,需要经过一番长期的、痛苦的斗争。韦维尔并没有低估这些困难。

韦维尔将军致首相            1942年3月19日

倘若日本坚决进犯,我认为我们不能指望久守上缅甸。许多部队仍旧缺乏装备,下缅甸的经验还使他们动摇,余下的几个缅甸步枪营能起多少作用,很可怀疑。炮兵不多了。目前,再要切实的增援是办不到的。中国方面的合作,并不容易,他们怀疑我们的战斗能力,有退缩的倾向。他们对抗日军的丛林战,能否比我们现在打得更成功,尚难肯定。无论怎样,亚历山大的善战是能够信赖的,日军的困难一定很大。

有关亚历山大、蒋介石和美国将军史迪威之间的指挥问题,困难重重。史迪威将军已从中国回来,负责指挥中国第五军和第六军,这两个军由六个师1组成,目前正在缅甸。蒋介石大元帅接受了我方的要求,亚历山大对于实际上在缅甸境内的全部部队应有最高的指挥权。不过,罗斯福总统认为,亚历山大和史迪威之间最好能保持双重指挥权。在这个艰难的时际,我并不争这一点。

1一个中国师相当于一个英国师或印度师的实力的三分之一。

罗斯福总统致前海军人员           1942年3月20日

关于来电所谈缅甸指挥问题,最近我已经要求大元帅,继续增援缅甸前线并允许史迪威按照他早经联合参谋部批准的命令所规定的方针去安排合作的办法。史迪威近来几封电报表明了他同亚历山大能够继续有效地在一起工作,但是迫切需要中国增派部队。大元帅已派史迪威统率中国第五军和第六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指挥权问题尚未澄清时,他不容许他们全部调到缅甸。史迪威不仅迫切地要求大元帅撤回这个意见,并且在实际上已经命令增派的部队向南推进,希望大元帅会予以同意,史迪威不管指挥权问题的复杂,提出了保证完全合作的措施,但是如果另有一位中国司令官,还是可以同亚历山大将军为难的。史迪威本人不但足智多谋,非常干练,而且彻底了解中国人民,中国话说得很流利,显然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在最近的电报中说:“已同亚历山大将军安排合作事宜,指挥权一事并不影响作战指挥。已请大元帅开始增派三个师到缅甸。”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目前应将指挥权问题在此告一段落。我感到亚历山大将军和史迪威将军会合作无间。奇怪的是,他们两人本来打算按照“超体育家”计划〔即在法属北非〕会晤,现在却在眉苗见面了。

※        ※         ※

仰光的失守意味着缅甸的失守。以后的战役乃是日本人同即将来临的雨季展开一场冷酷的竞赛。对亚历山大来说,增援已经没有希望,因为我方没有可让他们登陆的港口。我们少量的空军,在掩护撤退并追击数量较多的敌机之后,不得不自仰光的设备良好的基地撤至没有警报设施的降落场;它们在3月底以前实际上已被消灭了,大部分就是在地面上被击毁的。印度基地的飞机设法空投军需品和医药品,并且疏散人员八千六百名,其中包括伤员二千六百名。我方其余的部队和广大的非战斗人员没有办法,只得越过丛林和山岳,徒步行军六百哩。

3月24日,敌人继续开展攻势,向驻守东吁的中国师进攻,经过一星期的激战后,占领了该城。四日后他们沿伊洛瓦底江两岸进逼卑谬。至4月底敌人已推进到曼德勒;同中国军队保持联系和守住滇缅公路的希望成了泡影。一部分中国军队撤入中国境内;其余则随史迪威将军溯伊洛瓦底江而上,爬山越岭进入印度。亚历山大率领英军向西北前进到达加里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守卫印度东部的边界,这些地带已经受到一支沿钦敦江北上的日本纵队的威胁,而在国内又受印度国大党的骚扰。这里的道路同丛林中的小径差不多。途上拥挤着成千上万的难民,伤的伤,病的病,而人人都饿得慌。由于亚历山大将军的陆军和缅甸民政当局的一项行政措施,总督和总督夫人也参与其间,并且得到来自印度的支援,尤其是阿萨姆邦北部的农场主人们的支持,因而这批人被带到了安全地点;仅仅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