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奇小说网 > 商贾人生 > 分章完结阅读165

分章完结阅读165

样世守云南的大官,还不是有银子就捞,有田地就占,若不是他们要的太狠,哪来那么些个土司要起来造反,本地人都说云南境内顶顶有钱的就是沐公爷,他的田庄从甘肃到云南不下四百座。xwdsc.com”

沐公府世受恩宠,家大业大也是情理之中,只是没想到这等朝廷重臣来到这里也变的不同于中土了。文定霎时间仿佛受到了一种启迪,只觉得自己必须得重新考虑一番,既然已经到了此汉夷杂处之地,那些以往的规矩便得暂放一旁,不然是很难适应这里,到时侯别说是发迹,就是生存下去都变成了件难事。

当然不再墨守成规也不代表着为了银子,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好像这回李二桂将食盐卖给逆臣贼子,文定就一直不能释怀。

往后的一两个月,文定兄弟跟着二桂东奔西走,大多是买些粮食到偏远村寨换回当地特产,比如虫草、当归、天麻、田七等药材,转手再卖给大理城内那些来此进货的各省行商,这一进一出就是两份银子。

在李二桂的指点下文定也时有入货,只是文定不忍像他那样把收货的价钱压的太低,是以获利也总是比不过他,二桂还常常借此调侃文定是妇人之仁,文定则是毫不在意依旧我行我素。

对这些善良的白夷人,文定总算是有了一些认识,他们好客、勇敢、善歌善舞,大多信佛且喜爱兰花,兼有北方人的率直与南方人的万般柔情,难得的是还保留着那份淳朴。

在他们身上,文定看到了古人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可叹的是这些优良传统则是一点一点的从汉民身上流失。

与人相交贵在谊切苔岑,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文定与如今的李二桂在做买卖上的风格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背道相驰,一个是要尽可能的赚更多的银子,一个则不愿违背自己的良知;一个只想赚那份心安理得的银子,一个则对那些礼义廉耻不屑一顾,如此南辕北辙的二人,自然是难以长久的合作下去。

初一开始彼此看在亲戚的份上相互间还能保持着谦恭,即使有些重话也不过是希望能说服对方,可三次五次不见成效后也就变得懒于张嘴,久而久之便演化成互不理睬。

虽然没有了那些明面上的争执,可就连一向退钝的道定也隐约感到,哥哥与二桂哥之间很有些不太对劲。

文定非常之清楚目前这种局面不会长久持续下去,只不过在等待一个适合时机,好让他们平心静气的分道扬镇,毕竟二人总算是沾亲带故,不能共事也不必变成仇人。

而李二桂呢也有他自己的顾虑,他一个半道出身的商人与文定比起来或多或少总有些欠缺,比如说那一粒粒的算盘珠子,这些年来他最怕的就是这玩意,时常为此而被人哄骗。可自打文定来了之后顺带的帮他处理那些支出收益,他那些烦琐的帐目楞就是一点差错也不曾出过,这使得他心里虽有些抗拒文定,可又不得不憋忍住。

这几日,三人来到了地处于昆明与大理之间楚雄县,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在云南境内也算得上是一方重镇,城内百姓以夔人为主,所属官员亦是由土人充当。

李二桂立足云南十来年,对云南的一切可说是了如指掌,他知道此地所产木耳色黑、肉厚、耳大、脆嫩,在那些内地行商中十分抢手,便掐准了日子在收获季节时节赶了过来一连几日下来,文定他们都在那些采摘木耳的农户家中转悠,不但要比对木耳的成色,谈价钱,还要将买来的木耳运回城内客栈存放。

每日来回都得二十多里地,累的他们直喘气,回到客栈二话不说沾床就倒,不但是三餐难以保障,而且常常是靠床不到两三个时辰,就得爬起身来扒两口吃食又得赶紧着往城外赶,活像是行军打仗似的。

吃了这么些苦自然是会有相当的回报,事后他们仔细点算了一番,竟然一口气向农户购买了二十几筐木耳,那些个晚到的商人见到他们此行丰硕的收获无不是垂涎欲滴,买卖人对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收益如何往往就在那一两日内便有了结果。最好的货已经为文定他们所得,无奈的商人们惟有去他们挑剩下的货中去寻觅。

这新鲜的木耳头一批运到大理,少不得又会让他们赚上一笔,来不及做调整,劳累不堪的文定等人又急忙往大理方向赶去。

途中未做片刻停歇,日夜兼程三人坐在车上倒还罢了,咬咬牙可以忍耐挺住,几日下来那两匹马儿可有些吃不消了,口鼻中吐出的浊气越来越浓重,四条蹬地的蹄子也渐渐变成软绵绵的。

入了第三夜他们赶到了一个小村寨附近,两辆马车的车主便说什么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