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人若对她们夜行不轨之事,地位低下的丫鬟们是不能反抗的。如果被幸丫鬟中,有祖坟冒青烟儿的,她有可能变成主子的小妾,地位能有一点点儿提升。但大多丫鬟们被主子糟蹋了,就糟蹋了,丫鬟们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即便怀了主人的孩子,悲苦一生还是唯一的结局。
大婚前的小少爷刘文敏就发生过这种事,所幸那个丫鬟在丁知府的千金丁颍小姐嫁入刘府前,就连同肚里的孩子一同归了西,才没影响到小少爷秀才的名头。
不过,这类插曲在刘健身上是不会发生的。
“该小食了吧?”小冬的肚子叫了。
“咱们在府里怎么吃饭?”大春问,“轮换着去前院吃吗?”
“太远了吧?”小冬接了句腔,“吃完,走回来,又饿了。”
“就你饿得快。”三秋笑着回应,“放心,府里短不了我们。”
话音刚落,会客厅门前传来招娣轻声呼唤二爷的声音。
“招娣姐,小点声。二爷还睡着呢。”三秋跑了出来,身后小冬跟了出来。
招娣身后,跟着两个挑着扁担的粗仆。
扁担两头挑着与琼花山庄一样形制的黑色大漆提盒,不过不是二层,而是六层。
“姐,吃的?”小冬凑近招娣,指着提盒问。
“你们的小食。”招娣招呼老仆将提盒里饭菜摆到会客厅的八仙桌上。
“招娣姐来了。”大春闻声也走了出来,看着忙乎的仆人,说,“姐,我们做奴婢的,不是应该到前院轮食吗?”
“刘去长史说了,你们来府里也是客。”招娣笑着说,“大春,这是前院厨房做的,尝尝味道。刘拂长史说了,明天大食开始,咱们的饭由静波院的厨房做。明天就可以尝到我们阿荣的手艺了。”
“那敢情好。”众人欢喜。
“大春,刘拂长史让我问问,你们咋还没把二爷的食谱送去?”招娣问。
“啊,姐,一时忘说了,二爷前些日子开始辟谷。二爷每天只喝些井水和山泉水,不吃旁的。”三秋不好意思的回答后,问,“对了,辟谷,姐知道吧?”
“噢。”招娣对避谷太不陌生了,家里两个养着两个天生辟谷的娃呢。
先前在凉亭,刘健用温茶水漱口,喝药却饮凉凉的白水时,招娣心中就犯起过嘀咕,现在大春一说,招娣得到了证实。
一旁的两名老仆已将四份饭菜摆到桌上。
每人二碟菜、二个大馍头,一双竹筷子和一个粗瓷碗。
两碟菜是料水煮白菜和炝汁拌黄瓜,馒头还是玉蜀黍面和荞麦面掺了些许洋白面的三合一。
“还有黄瓜?”小冬眼睛亮了。
这个季节,集市上可没有卖黄瓜的。
“自家的洞子货。”招娣像主人般介绍道,“今天你们初到,刘拂长史特意让人为你们别院来的人做的。”
“姐,一块吃点吧?”大春热情地招呼招娣。
“不了。”招娣推辞,“碗筷你们自己留着,最东边上偏房有水缸、碗架、橱柜啥的。阿荣刚才已经把水缸加满了。”
“我怎么没见荣哥?”三秋插了一句。
“侧边也有门。”招娣用手指了一下偏房门前走廊的方向,扭头对两个老仆说,“二爷的饭菜送卧房吧。”
“是。”两个老仆抬着剩下的一个提盒跟着招娣、大春们来到刘健的卧房。
刘健仍在昏睡,二夏坐在小凳上看护着。见招娣进来,忙起身微笑,算是打招呼了。
众人随即放轻脚步,二个老仆蹑手蹑脚地将提盒里的饭菜一一摆到桌上。
一个圆形银托盘里摆放着刘健的餐具:一双银筷子、一个青瓷碗、一个银汤匙、一个青花盖碗和一个叠成三角状的怀挡。
“那是啥?”三秋指着托盘中的三角织物,小声问身旁的二夏。
三秋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七、八岁时,被家里揭不开锅的父母以四两银子的价格卖到刘府当丫鬟,起码饿不死了。后来梅花别院落成,二奶奶把她要去了别院。
三秋长得又黑又瘦,能爬高上低,二奶奶便安排她到别院的果园里做事。因为女佣都住在后罩房,便得以最先开始伺候刘建,有幸又被刘健挑上,才来了这里。
“那是怀挡,也就是饭单。”二夏小声给三秋解释。
众丫头却都看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