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仓促而成,事出有因。拜了就是拜了。再说,师门凶案到底是何内情,谁也不得而知,案即未断,是不是叛逆便先按下不提。是以,她还算做是清水观的弟子。伤即没有好,自然还是得由师门来照看,没有这时候不顾人命,遣回家去的道理。”
内官眼神有些闪烁。
大公子问:“难道大人信不过我吗?”
内官连忙说:“不敢。大公子从来正直无私。”这句话到是说得真心实意。
虽然大公子对盛喻的态度可以说是很友善,但现在对这边也似乎并不念什么怨气,不然治伤救人不会这么尽力。
大公子听了,没有再说,只是表情沉静,扭头看向汤豆“你的伤不是小事,绝不能怠慢。等病好些再返家去。也省得你母亲操心。我会叫人往你公良府送信,帮你报个平安,之后也让你母亲过来探病,反正观里一时也回不去,总归是呆在城里的,来去两相便宜。”
汤豆虚弱地点点头“多谢二师叔。”
大公子点点头,两边这就算是认了。
汤豆也知道,现在除了大公子,估计也没人能治她的伤。
清水观虽然还有一个老三,但一早小道士就说了,老三行踪不明一直在外行走,不曾回来过。
其实。这位大公子不说认她为清水观弟子的话,她为了看莫温留在盒子里的东西,也是要赖在清水观的。
再说,凌诒和死前还有什么未尽之事,只能从他常居之处来查证,他没有父母,自幼是在清水观长大,自然不会有家眷来收他的遗物,现在大公子也说,还没有坐实了他就是叛徒,那他遗物、居住处,清水观的人去查看是明正言顺。就算鉴天司阻拦她,也不会拦大公子。
既然说好了,内官便带着人回宫里复命去了。
大公子这边,着人先去公良府送信,随后便着人将还在昏睡的春夏带上,又把原被扣压的一些汤豆随身的东西也都取回。便浩浩荡荡地带她们离开了鉴天司。
出了大门,便有个内官在门口守着,进到大公子的车出来,上前来问。说是替那么殿下来打听情况“自己还不好,却还是担忧着这一位的安危。”
汤豆确定文文还活着之后便有些昏沉。将睡将醒的,精神非常不济。也听不清说了些什么。
不多会儿,车子又重新动起来。
一直到了大公子府邸时,徐娘子却早在那里等了,也等不得车子入府,急急地上车来看女儿。
见汤豆精神不好,全身符挂得像柳树,一口气游丝似的,她心痛得想哭也不敢哭,生怕哭了会晦气,招来不好的事发生,只强忍着一再地说“托大公子鸿福。徐氏做牛做马也无以为报。”
对着勉强睁开眼睛,却没什么力气说话的女儿,带着哭腔细声叮嘱:“阿豆要听大公子的话。不可顽皮,不要惹大公子生气。”
本来是舍不得就走,但一听大公子说汤豆身上的符要换了,再舍不得也不好耽误,留了两个丫头来贴身照应后,便下了车来将备好的东西也叫两个丫头压车,送进府去。
随后目送女儿坐的车子进去之后。徐娘子出神好半天,说:“这一段,我总觉得她有些不同了。性格有些大变,但如今一想,有什么要紧?只要能生龙活虎就好。可这一点也求不得吗?”
只要活着……能康健地活着就好了。这个要求很过份?难道这也不行吗?
“我一世,却从没有过恶行的呀!”她怕不吉利不肯哭,只捂着脸,许久都不动一动,只无声地站着。
第69章 师叔
汤豆还没被抬下车,便失去了意识。刚才说那么多话,实在是超出她的承受能力。
再醒时,正是夜里,窗户大开着,能看到外面沉沉夜色,大公子正坐在塌前的桌边看书。身上的袍子随便地垂在地上,看着像是出神了,不知道凝眸望着院中夜色下的花树发什么呆。
而守在塌前的服侍汤豆的小丫头打着瞌睡。
汤豆叫了一声“师叔。”
大公子回过神,起身先是看了看她的脉息,又伸手捏捏她的脸,看了看她脸上回血的速度有多快。
他手暖得很。手指修长,关节突出,虽然清瘦可十分有力。
查看完之后,只说:“好些了。虽然不多,但至少已有了点血气。”见塌边的小丫头在打瞌睡,也不高声说话,走路到有些放轻手脚的意思。只是他只有一条腿,手里的拐难免会弄出响动。
小丫头醒来,窘迫地连忙从塌沿上爬起来,立到旁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