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安早就改变了历史,也不差多那么一个张轶!
张平安打消了疑虑后,再次对着书房外的武松道,“武二哥,麻烦你去寻蔡正南拟几道文书。”
武松默默立在一旁,洗耳恭听。
“一、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府的名义,保张轶为倭国招讨使!
二、行文与各处,凡是愿意招安的,不论出身,皆不论前罪,发往倭国招讨使军前效力。
三、再以我私人名义,写一封信与京东路的张荣、阮家兄弟,让他们收拢海船,招募水手,准备兵发倭国!”
武松又静静等了片刻,待确定张平安没有吩咐后,方才出门寻蔡配去了。
张平安本来是想收拾了女真人后,再去打鬼子的。
但,既然自家手下都开了头,那他好歹也得帮衬着一二不是。
不然,岂不是妄为大丈夫!
翌日。
靠山王府中奔出数骑,飞马往各处传信而去。
而,汴梁城内,靠山郡王从倭国劫掠了一大批金银财货的消息,也传遍了大街小巷。
毕竟那一车车的金银,自汴梁城外运进来,可瞒不住有心人的耳目。
“好色?”
“且贪财!”
新任工部尚书秦侩眼神中满是鄙夷之色。
所谓的大赵中流砥柱,说到底还是个粗鄙武人罢了。
“荒唐!”
“简直是荒唐!”
“一国王爷,朝廷亲贵,岂可贪图小利!”
少宰兼中书侍郎李纲则是痛心疾首,连夜便上奏折,弹劾张平安妄动刀兵,挑起边事。
汴梁城内不少的御史、言官,及自诩正义之士便如见了腥的苍蝇,纷纷跟着李纲一起上了奏折。
顿时,大赵官家赵谌的御桌上,弹劾张平安的奏折,堆积如山。
但,让众臣失望的是,宫中对于张平安的所作所为,也只是让内侍带了一道口谕,口头训斥了一番,便没了下文。
至于张平安发出的那几道大元帅府的手令,似乎就当做没有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