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围村这边,村里人本想着搅乱陆家的这潭子清水,找了两个老的吹风,奈何两个老的不为所动还向着那个蒲氏,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虽然路途比较远,赖氏和陆老三也没过几天就回来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又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眼见那鱼塘挖好,眼见那猪栏砌了起来,眼见他们家在山上围了一块四里大的地,眼看他们家还在自己院子里挖了一口井,村子里眼睛都看得红通通的,关上门还是呀骂骂咧咧。
到得翻了月,陆老三提了一筐子的鸡蛋,又去村里借了驴车,村里人一看这满筐子的鸡蛋,欢欢喜喜的把车套好了给他。
家里把那批大的鸡都装好了,一共四十二只,海棠又去抓了之前养大了的鸭子一共凑够了五十只,一起叫陆老头和陆老三往江府送去。
“这也不是第一次送了,老头子要学会做事说话,知道没!”陶氏在边上还一个劲地叮嘱着陆老头。
“老三,你嘴巴比你爹的甜,事情做好了,咱们家就有依靠了。”陶氏又不放心,还要叮嘱叮嘱儿子。
陆老三知道厉害,一个劲的点头:“娘放心,儿子省得,江府需求这么大,我们家一年的量他们都吃得下,我们家就指望着江府呢,儿子心里有数呢。”
陶氏忙点头,就是就是。
旁边的海棠和赖氏,看了自己婆婆小心翼翼地叮嘱着,两个人都相视的笑了。
“娘,要不等爹和三哥回家,咱家也去买头驴或者牛,往后我们家送鸡鸭可就方便了。”海棠想了想,提醒陶氏道。
陶氏一拍的手:“这主意好,老头子你和老三送完鸡就去挑头牛回来。”
陆老三见自己亲娘还来劲了,便也装作打趣道:“娘,真个买牛,这牛可比驴子贵,要多花银两。”
“牛力气大走的快,比驴有劲,就要牛了,咱们家有钱。”
众人哄笑着送着两个人出了门。
海棠环视了一周,这少了五十来只鸡和鸭,感觉像少了很多的东西一样。
她进去放鸡蛋的屋子一看,家里都存了满满一大箩筐的鸡蛋,得有一百多个了。
家里现如今只有一百只鸡了,而且才两个月大,不再买些进来的话,明年单是江府的需求,自己家就要供不上了,这次猜想爹和三哥出门肯定会带回来一批,应该也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海棠想了一会,就计上心头,出门找陶氏和赖氏了。
“自己孵小鸡,可......可如今我们家没有大母鸡了。”陶氏一听,头都要大了,刚刚把大的母鸡都送走了,这再要孵鸡蛋,怎么搞哦。
“弟妹可是有别的办法?”赖氏皱了眉头想了下,既然弟妹这样提出来,她肯定是已经有主意的了。
海棠笑着点了点头:“我想把那间房子稍微改造下。”说着指了指院墙脚下的一间平时放锄头箩筐的屋子。
怎么个改造法?陶氏和赖氏虽然一头的雾水,但对海棠的想法一直都是无条件支持。
海棠说行动就行动,她先叫赖氏和方氏搬来砖块,用砖砌了一个炕出来,又在屋外挖了一个洞砌了一个烟囱出来,再把房间的窗户封的严严实实,又在门口用厚厚的棉布裁成了门帘,又在炕上铺了一层厚厚实实的稻草。
陶氏和赖氏对这些很是好奇:“虽然我们看不太明白这个,但是这个到底是什么?”
海棠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个是炕,我们把鸡蛋放在铺好的稻草上,再烧柴保持这间房子的温度,不用母鸡,我们也能把小鸡孵出来。”
两人一听,都瞪大了眼睛:“这可行?”
“我们试试。”海棠也是第一次试,不确定能不能成功,孵小鸡最关键的应该是温度,只要把温度控制好,成功的几率还是蛮大。
整体弄好后,海棠还烧柴火试了试效果,还真的不错,外面冷飕飕的,屋里却暖和的很,如同夏天的温度差不多。
这下可把一家人惊喜地大眼看小眼,好不神奇。
到了晚上,海棠又领了赖氏和方氏,点了三盏灯,把蛋都往灯里照上一照,将那些看起来里边有点浑浊的都选出来,选出百来个。
第二天一早,海棠和赖氏,又将那些选好的蛋都整整齐齐小心翼翼地铺在了稻草上,铺好后把炕烧上了火,不敢烧的太猛,慢慢地烧着,维持着温度。
隔一阵子把鸡蛋翻一翻,就这么几天下来,再用灯来照的时候,真的看到那些个蛋有点红红的了,可把海棠高兴坏了,她知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