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想着等把家里的六亩地用牛都翻了一翻后,陆老头又领了陆老三和官代秋着手着挖井了,挑了个离池塘五十来米的地方,这次也听取海棠的意见,决定往深里挖往宽里挖。
租了的那四亩地,两亩留下来种了番薯,剩下的两亩地,种上了无心菜、芹菜、辣椒、茄子、豌豆、莴苣、韭菜、菠菜、白菜、荠菜、葱、蒜、黄瓜、黄瓜、蚕豆、青葱、大蒜、胡椒、生姜。春雨一下来,种下去的菜就开始抽芽冒头,嫩绿绿的一片,很是喜人。
家里那两百多只的鸡,已经放到山上的农场里了,陶氏还把家里剩下的二十来只的鸭子,也都赶到了山脚下的池塘里。自己带了两个小娃娃天天往山上去。
海棠也在奔雷和闪电的脖子上,系了一个项圈,挂了根绳子,把两只狗也牵上了山。
陶氏站在池塘边,看着鸭子就犯愁:“五媳妇,这池塘空空的,看着很是浪费,我这心都是空空的,你看咱们家的猪养的离家远,我这心,天天都不安定,就怕半夜被别人摸了去。”陶氏囫囵的说着,一颗心吊了起来。
海棠正站在猪栏和小枣和喂着猪,闻言回过头来:“娘不着急,等爹和三哥姐夫把那个口井挖好了,就去墟市里买了莲藕种下去,再买了鱼,等几天天气暖和些也更好养鱼呢!”
陶氏一听还要种莲藕,似乎终于松了口气,又喜得了脸上一笑,这池塘单单养了鱼是有点浪费了,这能种藕又能养鱼,这不就是俩得了吗!
“哎也不知道那井,他们还要挖几天呐?”说了又垫了脚伸了脖子去看,陶氏也纠结的很,想去看看他们井挖的怎么样了,又怕山上离了人太久,鸡招了小偷,一直犹豫不决着。
海棠看着陶氏好笑,便也解释道:“那井挖的有五米深,是要费点时间,我刚去看了,八个人围一起打水都桶不碰桶的,爹他们在打木桩下了井桡呢,井底已经贴了石块,还砌了一丈高的石头,今天就能弄好了!”
陶氏听了这话,嘀咕道:“弄了这久。”然后背过身去,又牵了两个小娃娃悠哉悠哉的上山看鸡去了。
次日,陆老头就和陆老三去墟市买了莲藕和百来条鱼苗。院子里的池塘和鱼塘都栽上了藕,然后把鱼苗都放了下去。
桂圆一家在娘家一个多月来,也是过的很舒心,嫂子弟妹从来不给他们一家人脸色看,春妞有的礼昌都会有一份,而且陶氏还是孩子的亲外婆,带起孩子来也是尽心尽力,礼昌性子也长开了些,看到谁都会咧嘴笑了,也会跑过去抱了大人的腿要抱抱。
饭菜不是餐餐都有肉,但是每餐都不缺,家里粮食存的又多,一家三口养了一个月,气色都养回来些,肉都长了一圈。
管代秋也尤为的感激,这天他看着礼昌和春妞在山上追着小狗完,他检查了一圈栅栏,就对身边的陆老头说:“爹,我打算搬来猪栏旁的那间空屋子里睡。”
陆老头一听女婿这么说,顿时心里一紧,第一反应是是不是他在家里受了委屈:“可是......可是有哪里不惯的?”
管代秋看岳父凝着的眉头,知是他起了误会:“我想着这猪也不少,鱼也不少,得有人守着。”
陆老头听女婿这么说,心里暗暗送了口气:“这哪需要你,你晚上看着桂儿和昌儿就成,等我来。”
管代秋还是坚持道:“这些事还是我们年轻人来,爹。”
啥玩意儿?这和年纪也有关系,不过既然女婿这么说,那还是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好一点:“那晚点问问你三哥?看看他怎么说。”
“是。”
晚上回去一商量,管代秋和桂圆夫妻俩搬到山脚下,守着鱼塘和十只猪,礼昌跟着陶氏和陆老头一起睡。
一家人帮忙着两夫妻搬了屋子,回头家陶氏还在叹息:“怎么就这么坚持,你爹去也一样。”
海棠扶了腰:“娘,我看姐夫也是想在我们家里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我们就成全他吧,不然他在我们家还过得不自在呢!”
其他人都点头。
老太太发愁,“怎么就不自在了?都是一家人,我都把他当半个儿子了呢?况且我们家个个都从来没把他当外人。”陶氏也委屈上了。
海棠和赖上都上前,挽上了陶氏的胳膊。
“娘,姐姐咱们就不说了,本就是我们自家人,你看姐夫,在咱们家,他哪件事不是尽心尽力的做的,有时候比我们都细心,他也是把我们当成了家人,如果我们不叫他去山上住,他还觉得我们待他太客气,生分呢!”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