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说:“我也在琢磨这事,可想不出个万全之策啊!”
徐发说:“小弟倒有个主意,咱俩花几两银子,去青河县找讼师寻个办法。”
杜明说:“兄弟说得有理。”于是两人直奔青河县城。
青河县城里有个讼师姓匡,外号叫“上天能”,意思是此人本事大,他要上天都能上去。
杜明和徐发找到“上天能”的家,说明来意,递上五两纹银。
那“上天能”微微笑道:"这个不难,我送你们几个字,只要按我的意思做,保准平安交差。”说着,“上天能”拿起毛笔写了几个字,两人接过一看,原来是“偷梁换柱”四字。
杜明和徐发活了多半辈子,只知道检验尸身,这几个字是啥意思还真搞不明白。
“上天能”见他俩拿着纸条发呆,就冷冷地说:“随便找具尸体说是赵小五的,不就得了。”两人恍然大悟,拜谢而去。
却说杜明和徐发到附近的坟地找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寻到一具尸首,天黑的时候,听说南面村庄有个人刚刚上吊自杀,两人大喜,立即到附近隐蔽下来。
晚上,死者的家人害怕尸身被野狗啃了,就找了一片破席盖着,又请了同村两个人守夜看护。
半夜时分,那两个看护的人打盹了,其中一个说:“咱到屋里喝口酒清醒清醒吧,一时半刻的,野兽也不会来。"另一个表示同意。于是,两个守夜人提着灯笼进了屋。
这时,杜明和徐发掀起席子,抬了尸首就跑。跑出三里地,两人放下尸首,点着火仔细一瞧,原来是个姑娘。两人悲叹道:“命苦啊,好不容易搞到一具尸首还是个女的。”
夜深了,杜明和徐发垂头丧气地来到一座小桥上,蹲在桥头上发愁。突然,迎面来了一位骑毛驴的老头儿。那老头儿六十多岁年纪,穿一身新做的蓝布衣服,正在匆忙地赶路。
看看老头快到桥头了,徐发对杜明说:“杜兄,真是天赐良机,咱们把这个骑驴的老头儿推下小河淹死,等他皮肉腐烂了,再抬到衙门交差。"
杜明吃惊道:"滥杀无辜,被人发现可是要掉脑袋的。”
徐发劝道:“夜深人静,在这荒野里杀个人谁会知道?失去这个机会,肯定会后悔的。”想起那一顿板子的滋味,杜明叹息道:“唉,都是那王凡逼的。”
二人主意已定,这时老头也上桥了。小石桥很窄,老头放了驴。杜明和徐发冲上去,把老头拉下驴来,用力扔下河里。
可怜老头还没有来得及叫喊就做了屈死鬼,那匹黑驴见主人掉进河里,嗷嗷叫了两声,狂奔而去。两人不管它,急忙顺着河边寻找老头的尸身。
不大一会儿,老头的尸首被冲到岸边,杜明和徐发心中十分欢喜,他们找到一个僻静地方,把一块大石头拴在尸体上,沉入河底。
却说杜明和徐发欢天喜地赶回县衙向王凡齐声禀报:“小人们已经查到了尸首的线索,请县丞大人再宽限几日,一定扛着尸首来见。”
王凡心中暗喜,但又觉得不放心,就沉下脸喝道:“你们三番五次糊弄本官,罪已不轻,这次再给你们五天时间,若再空手回来,看本官怎么收拾你们。”
过了几天,杜明和徐发估计老头的尸首已经腐烂得面目全非,就捞出抬到县衙大堂交差。
王凡大喜,急令衙役传蒋氏前来认尸。
蒋氏来到堂前,略微看看那具身着黑衣的男尸,就扑上去抚尸大哭起来,边哭边念道:“这就是我的丈夫,可怜他死得真惨啊!那冷吉成真狠毒,青天大老爷为民妇申冤啊!”
王凡令衙役拿出三两银子,以示对蒋氏的慰问之意。
蒋氏派人抬回尸首,又请了一班僧人到赵小五被杀的沟边祭奠招魂,还变卖了自己的金银首饰,买了一口上等的棺材,将老头当做丈夫埋葬了。
至此,这起谋杀案可以了结了。
再说那骑毛驴老头儿的妻子,想到丈夫到女儿家几天没有回来,就派儿子到女儿家寻找。
儿子到了女儿家,女儿和女婿都说:“当天晚上劝咱爹住下,说什么他也不听,骑着毛驴走了。”
儿子一听惊呼:"咱爹八成出事了,赶快找!"于是,大家分别到各处查访老头儿的下落。
大家查访了一天也没有寻到半点消息,看看天色黑下来,就准备回家多请人明天再找。
就在此时,一个农民打扮的人背着一张驴皮向郊区方向走来。老头儿的儿子眼尖,见那驴皮的毛色与父亲骑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