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苗玉兰和穆安宁母女俩躺在被窝里说着悄悄话。
“妈,我想考一中。”
“一中?市一中?”苗玉兰有点吃惊,但更多的是高兴,“你有这个心气,妈很高兴,那就去考,考不上也没关系,最多就是回县城读书。”
“嗯。”穆安宁没有把自己记忆力变好的事情跟苗玉兰说,主要是怕苗玉兰担心天上掉的这个“馅饼”会不会对她的身体有什么伤害,或者说会不会需要她付出什么代价。
“我本来想着,王为民补偿的那一千块,再加上这几年我自己陆续也存了有三百多,这笔钱拿出一部分来把我们那间老屋推倒重建,剩下的钱留着给你以后读书用,不过如果你能考上一中的话,我记得一中好像没有住宿,那到时候就要去市里租房子了,妈到时候也跟过去照顾你。”
这样的话,那这笔钱暂时不能动,但是一直住大哥家也不行,苗玉兰琢磨着,要不等过完年,先找人把老屋简单修缮一下凑合着住,等上几个月安宁中考后成绩出来看看情况再决定。
凤城地少人多,这个地指的是耕地,所以龙湖村这边每个人名下的耕地不算多,苗玉兰母女俩加起来一共也不过才只有四亩地,其中两亩是水田,两亩是菜地。
这个时候已经有杂交水稻了,凤城因为地少人多,历来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苗玉兰人勤恳,能吃苦,她伺候的水田,亩产都有一千多斤,除了交给国家的,剩下的足够母女俩人吃了,而且现在地少,不用像以前在王家那么辛苦,一个人要伺候那么多田地,也就是说,苗玉兰以后不用像之前那样天天忙个不停了。
苗玉兰琢磨着,这种地就算种出花来也赚不了几个钱,还是要做点别的才行啊。
穆安宁也想起了现在田地的事情,她“哈”了一声,有点幸灾乐祸,“以后王家那几亩地不知道他们怎么办。”
还好这个时候晚稻已经收了,属于她们母女的粮食也都搬到大舅家来了,不然她妈还要继续去伺候那些水田,总不能真撒手不管,那都是辛辛苦苦顶着大太阳种的水稻,糟蹋粮食要遭天谴的!
“估计王为民会把他家那几亩地都交给他大哥种。”苗玉兰淡淡说道。
“嗯嗯,不管了,跟我们没关系了。”穆安宁把身子往被窝里缩了下,“嘶”,可真冷啊,“妈,我记忆中,这个时候,只要人勤快,就算出去摆个小摊都能赚到钱,你做东西那么好吃,要不等我考到了一中,到时候你去市里摆摊,就卖吃的,到时候在一中门口摆,市里那些学生手里肯定都有钱。”
现在是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抓得特别严,尤其是在城市,那些在体制内工作的或是夫妻双方都是职工的,基本上都是只生一个孩子,华国最早的那批独生子女跟穆安宁差不多大,穆安宁是75年生人,计划生育其实在71年就已经被提了出来,那个时候流行的计划生育口号是“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不过等到了1980年,“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号召被明确提了出来,而且这一号召还被定为国家基本人口政策。
在这个基本国策出台之前,每个地方在计划生育这一块具体实施其实都略有不同,比如凤城这边,其实在1979年的时候就已经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当然,城市跟农村还是有点不同的,城市里规定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名子女,超生的话双职工的工作会被撸了,不是体制内的或者国企职工的话,则会被罚很多钱;而在农村如果头胎是女孩的话,过了五年的间隔期后是可以再生一个的,当然,农村超生的话一样会被罚个倾家荡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穆安宁镇中学的那些同学们,只要上面没有哥哥姐姐的,很多人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作为这些人的同学,穆安宁可是太知道了,这都是家里的宝贝蛋啊,大部人的手里都不缺零花钱。
镇上的独生子女都不会缺零花钱,市区的那些就更不会啦!想想穆安宁就觉得很激动。
“对自己考上一中这么有信心啊?”苗玉兰侧头看了穆安宁一眼,笑着问道。
“嗯。”穆安宁点头,“妈你要对你女儿有信心。”
“好,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考上一中。”苗玉兰温声说道,“你从小就聪明,妈妈还盼着你以后考大学呢!”
“这个你放心,我一定能考上大学!”穆安宁眼睛闪闪发亮,考大学是她的执念,前世没有机会成为一名大学生,这一世,她是绝对不会给自己留遗憾的!
“嗯,妈妈信你。”苗玉兰隔着被子拍了拍